正文 無拘無束地快樂“玩”琴(2 / 2)

中學畢業前,女兒宣布,雖然她很喜歡小提琴,但絕對不想當專業小提琴家。她理直氣壯地解釋道:“正因為我太了解專業音樂家的生活,所以才做出這個決定,搞這一行太辛苦了,為了不斷保持演奏的好狀態,必須不間斷地練琴,永遠沒有真正放鬆的日子。而且演出常在晚上、周末,小時候每次你們和樂團去巡演,我就覺得好孤單。專業音樂家的生活與正常家庭區別太大了,我沒有這樣的犧牲精神,我更願意做一個自由自在的業餘小提琴家,一個音樂愛好者。”

上了大學,女兒幾乎不練琴了,有幾次拿出琴也隻是幫朋友錄製流行音樂的CD即興配配樂。還有一次她男朋友大瑋的祖父過生日,祖母要她演奏一曲,給祖父一個意外驚喜,結果那天負責帶琴的大瑋竟忘了拿琴,這唯一一次的演奏也“泡湯了”。不過前一天,她畢竟突擊練了會兒琴,這大約是她大學期間唯一一次認真練琴的日子。

停頓的時間越長,重新拿起琴的勇氣越小。她的小提琴雖然一直帶在身邊,但卻一直被關閉在琴盒中。

2015年她搬了家,聽到樓上有琴聲,幾天後她居然生出想拉琴的欲望,來不及等到周末回家拿樂譜,直接去網上下載了下來,就開始拉琴了。後來她在走廊裏遇到個背著琴的女孩,對話後,知道她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女兒為自己的水平在她之上而感到自豪。

女兒雖然不搞音樂專業,但對古典音樂的熱情卻一點不減,每次我們樂團在她住處附近有演出,她都會拉來大批的朋友一起聽。每場音樂會結束,我們總被她和她的一群朋友圍著興奮地訴說對音樂會的感受。她以自己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影響了身邊一大批朋友。

很多人問我們:“你們沒有為女兒不搞音樂專業而感到遺憾嗎?”從實講,女兒很有音樂天賦,她遺傳了母親靈巧的手指、父親的樂感;學琴早,基本功紮實;生於有利的音樂環境,不乏音樂熏陶,所熟悉的曲目不僅是提琴作品,交響樂四重奏都能隨口哼出,幾乎具備了一切搞音樂專業的好條件。她的放棄是非常可惜的,但她的人生之路畢竟是由她自己來走,隻要她認準了方向,我們就應該尊重她的選擇。當父母的隻該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不應該把自己的觀點和願望強加於孩子。

喜愛音樂不一定要成為專業音樂家。世上有職業無數,音樂家隻是其中之一。不當職業音樂家,但具有欣賞音樂的水準,有演奏音樂的能力,同樣是非常幸福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業餘音樂家沒有專業音樂家的壓力、拘束,反而更加容易全身心地投入音樂,享受音樂。我相信女兒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英語和法語中,用於描述吹拉彈奏樂器的詞分別是“play”和“jouer”,它們都有著另一個含義:玩耍。女兒雖沒有繼承祖業,成為專業的小提琴家,但我相信她會一輩子“玩”小提琴,就像她小時候那樣,無拘無束,快樂地“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