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的心聲像長江的波瀾一般(3 / 3)

幾首歌劇選段,王燕的指揮富有分寸感,可以感覺到,幾位獨唱演員在與她合作時是比較舒服的,有這樣的本領,還要得益於她當年在中央歌劇院打下的基礎。

下半場的《長江交響曲》是王燕指揮的重頭戲,麵對這樣一部既要嚴肅又要抒情、既要宣泄又要控製的作品,她首先表現出了沉著的心態,從第一樂章的第一拍打起,她就力爭做到漸控漸序,有條不紊。在奏鳴曲式高潮到來之前,音樂被她有目的地稍加收束,而當高潮到來時,她則率領樂團全力以赴地投入激情。當第二、第三樂章中的民族舞曲段落出現時,她則以形象化的手勢引導樂團,將音樂的特殊風格盡情展露(如“跳喪”段落)。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使王燕真正得到了發揮,加進了合唱使得這位平日裏以指揮合唱見長的女指揮“如虎添翼”。她將音樂處理得宏大而又開闊,在“長江之歌”的旋律達到高漲時,她與樂團及合唱團共同進入了作曲家所創造的激情氛圍之中,把對長江“母親河”的歌頌與讚美推到了頂點。

當晚,“雙肩挑”的王燕贏得了滿堂彩,整場音樂會的成功與她的表現息息相關。功不可沒,這是她應該獲得的讚美之詞。

樂團贏誇獎,歌唱獲讚美

湖北交響樂團是一支有能力、有特色、有希望的樂團。完成這場音樂會曲目的演奏,對他們來說並不吃力,但由於時間緊、作品生,樂團在排演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好在這支樂團經驗豐富,關鍵時刻“壓得住陣”,從而使演出取得了預料上的成功。

我個人感覺,湖北交響樂團是一個帶有“靈氣”的樂團,有些地方很像過去的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反應快、適應力強是他們的特點。這個樂團各聲部的實力較為均衡,其中木管部分最為出色。演出中,首席雙簧管、首席單簧管、首席大管的獨奏都很不錯,尤其是首席雙簧管,其獨奏效果頗為出眾,亮澤的音色、悠揚的樂感,成為當晚音樂會的一個看點。

弦樂部分中低音聲部較強(數量也多),小提琴聲部技術與音準都不錯,群感也較突出,隻是整體上“韻感”不足,缺乏細膩的韌性,或者說是“血溶於水”的效果。如此一來,整個弦樂在演奏旋律時總有缺乏“內容”之感,沒有過多的“回味”餘地。

銅管聲部有氣勢,音色也很富有亮度和“支撐力”,但不足的是把握性差,音效略顯粗糙。看來,地方樂團的銅管訓練還應該從聽覺的基本觀念上抓起,有了先進的理念和好的方法,才能夠在實踐中取得突飛猛進的成效。

打擊樂技術嫻熟,整體配合好,特性樂器的演奏也有味道,但節奏上欠缺穩定感,一些金屬打擊樂器及定音鼓在音量控製與音色變化上,應該多做一些“講究”和細致的文章。

總之,湖北交響樂團是一個出色的地方樂團,現在正在摸索走上職業化的軌道,依我所見,隻要經過正確的訓練和頻繁的實踐,保證管理體製和經濟體製的順暢,在不走彎路的情況下,他們在一兩年內就會產生根本的變化。

湖北歌劇舞劇院歌劇團當晚以龐大的合唱陣容亮相,他們在《長江交響曲》中擔任第四樂章中的合唱。這個合唱團成員年輕,藝術上富有朝氣,技術上富有實力,演唱時聲部配合很平衡,音量及音色上亦有能力和潛力。這個合唱團的中低音聲部較強,高音聲部中女高音略顯單薄。依我之見,唱法的不夠統一是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今後應設法解決這一問題。

擔任歌劇選段獨唱的幾位歌唱家亦各有亮點。賀磊明原為中央歌劇院歌唱家,現任武漢音樂學院聲樂教授。他的嗓音條件極好,方法先進,歌唱能力強,阿合馬的詠歎調他唱得很有水平,一字一句都與當年(首演時他飾阿合馬)相仿。女高音章瑛當晚表現出色,她唱的詠歎調非常難,再加上又要在台上表演,故排練時總沒把握,但她臨場的演出卻給了我驚喜。章瑛的聲音非常漂亮,音準、位置都較排練時大為提高,現場的表演也很入戲,受到了觀眾的一致讚揚。男高音程飛、王敏,男低音易俊,他們在演唱時分別以各自的特色感染了觀眾,所飾演的馬可波羅和忽必烈,亦都達到了一流的水準。然若叫我對這四位年輕歌唱家提些意見的話,我認為技術上要學會更好地控製聲音(包括位置、音量、音色),音樂上要學會掌握分寸,在經驗上則要多向賀磊明這樣的老演員學習。

通過這場音樂會,我深深感覺到,世光老師這位老音樂家是那樣值得人們崇敬,他的心聲像長江的波瀾一般,充滿著不斷翻騰的起伏,而他的精神也像長江一樣,滿載著不屈不撓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