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的心聲像長江的波瀾一般(1 / 3)

他的心聲像長江的波瀾一般

聽樂記

作者:景作人

提起王世光,人們立即就會想起《長江之歌》,那是當年他為中央電視台“話說長江”電視片所譜寫的主題曲。時隔二十餘載,這首歌已成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音樂象征,那寬廣的氣勢、激蕩的旋律,深深地印刻在人們的腦海中,銘記在人們的心房裏……

熟悉世光老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多才多藝、作品頗豐的作曲家。數十年來,他筆耕不輟,寫下了無數歌頌祖國、歌頌民族的激情音符。他的代表作有歌劇《馬可波羅》《第一百個新娘》《山林之夢》《長江交響曲》《洪湖交響曲》、鋼琴協奏曲《鬆花江上》等。作為頗有威望的音樂家代表,他曾擔任過兩屆中國音樂家協會的副主席,1988年至2000年擔任中央歌劇院院長長達十三年。

如今的世光老師已七十四歲高齡,退休在家的他不顧病魔纏身,每日堅持創作,新篇不斷。在作曲方麵,他就像一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永遠不會“衰老”和“退化”。

鑒於對老作曲家的景仰和尊敬,曾經委約世光老師寫作交響曲《長江》和《洪湖》的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在省演藝集團等單位的提議和幫助下,策劃了一台王世光作品專場音樂會,精選了作曲家曆代作品中的代表,於2015年5月12日在武漢琴台音樂廳舉行了隆重演出。

這是一場標準的交響音樂會,曲目有:歌劇《第一百個新娘》序曲、鋼琴協奏曲《鬆花江上》、歌劇《馬可波羅》選曲,以及《長江交響曲》。音樂會由湖北交響樂團演奏,湖北歌劇舞劇院歌劇團演唱,上海音樂學院指揮係副主任、青年女鋼琴家、指揮家王燕擔任獨奏和指揮。

作為職業樂評家和世光老師的老部下,我受湖北歌劇舞劇院之邀來到音樂會現場,親眼目睹了音樂會的盛況,親耳聆聽了世光老師的傑作,所獲感想頗豐。

繽紛與深情,浪漫與厚重

世光老師的創作風格十分突出,在我看來,繽紛與深情、浪漫與厚重是其中最主要的。當晚音樂會的第一首樂曲《第一百個新娘》序曲,就是一首充滿繽紛色彩的樂曲。原劇本是一部喜歌劇,根據《阿凡提的故事》創作,音樂上有著濃鬱的新疆維吾爾特色。這首序曲輕鬆愉快,節奏鮮明,旋律上既有歌唱性,又有舞蹈性,配器效果十分絢麗。

這首序曲我不知演奏過多少次,每次演奏它時都會感到格外的歡愉和活潑。樂曲開始時,單簧管吹出的維吾爾族旋律配合新疆手鼓的特性敲擊,一直在我的心中牢記。

鋼琴協奏曲《鬆花江上》是世光老師於2005年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而創作的。這是一首單樂章的、近似鋼琴幻想曲的作品,以張寒暉原歌曲的旋律為動機,構成了引子與結尾的主題,同時以奏鳴曲式的嚴格構架,利用鋼琴協奏曲的形式,將音樂的深刻內涵盡情展現,起到了揭示思想主題、表達激憤懷念情感的作用。

在這首鋼琴協奏曲中,深情是最主要的特色。全曲的音樂自引子開始直至結尾,始終在一種悲痛深切的氣氛中進行。獨奏鋼琴奮力的和弦及波濤般的演奏,極好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日寇暴行的控訴,展示了全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解放家鄉的鬥爭信念和精神。

這首鋼琴協奏曲很有講究,它並非簡單地將原歌曲改編,而是采用了其中個別典型樂句作為發展動機,以協奏曲的曲式規律和原則進行呈示、變化和發展,故音樂上有著層層遞進、細膩融合的特點。正是有了這一特點,整部協奏曲的深情感才得以盡情地體現。

世光老師是國內富有成就的老一輩歌劇作曲家,《馬可波羅》是他早年重要的歌劇代表作,亦是中國原創歌劇的優秀典範。當晚音樂會上演唱的幾首詠歎調和重唱,都是世光老師最真摯、最深情的歌劇音樂段落。

男中音歌唱家賀磊明演唱的阿合馬的詠歎調“陰風颯颯”,是一首揭示內心矛盾與恐懼的唱段,當年世光老師就是根據賀磊明的聲音特點創作這首詠歎調的。這首詠歎調很難唱,寬廣的音域及長氣息的要求令一般的歌唱家難以掌握,同時它還有著很強的戲劇性,是世光老師“歌劇化”音樂的典型代表。

其餘三首詠歎調和重唱亦是歌劇中的重要唱段,馬可波羅的詠歎調“永別了,美好的青春”是高亢深情的男高音唱段,它的寫法很接近西方歌劇詠歎調,其中旋律性、敘述性以及高音的處理都非常符合歌劇規律,音樂的進行有著恰到好處的自然“走向”。

索倫的詠歎調“幸福,幸福”及最後的結尾三重唱,是整部歌劇中最精彩的部分,索倫的音樂真摯而純潔,是忠誠摯愛、無限留戀的情感“寫照”。世光老師的旋律寫作能力很強,索倫詠歎調的音調哀痛舒緩,起伏跌宕,完全是情感集中和戲劇展開的典型手法,音樂上十分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