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有多久沒家宴(2 / 2)

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麵,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蒸年糕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及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幹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湖北有的地方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

江西鄱陽地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卜幹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芡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廣西壯族人春節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福建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麵條,寓意“年年長久”。

江蘇、浙江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筍等組成的“春盤”,寓意“勤勞長久”。

安徽一些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卜,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

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麵條,叫“錢串子”。

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關中、河南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餃子與麵條同煮的飯,叫“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

台灣春節第一餐吃“長年菜”,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萊。有的還在菜裏加細長粉絲,意即“綿綿不斷,長生不老”。

春節家宴莫忘健康

一、 菜美勿貪

盛宴空前,菜肴豐盛,煎、炸、燒、烤式樣繁多,美味佳肴會對人產生誘惑力。合理的飲食會給人增加必需的營養供應,而暴飲暴食,則常常會為嘴貪口福而傷身,甚至招致疾病。因此,進食須加節製,葷素相兼,油炸食品、甜食宜適量,以免驟然增加胃腸消化功能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而發生腹瀉、腹痛等症狀。同時,特別奉勸患有冠狀動脈硬化心髒疾病患者宜戒飽食;患有慢性肝髒疾病患者宜戒糙食;患有慢性膽囊炎者宜戒油食;患有糖尿病者宜戒糖食。

二、酒不過量

“酒逢知己千杯少”。 歡聚把盞,確有興致,但是飲酒過量,也能傷人。古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言:“少飲則和氣行血;痛飲則傷神耗血……”堪稱至理名言。

歡慶佳節,親朋相聚,對酒當歌,請牢記:貪杯人少飲,勸酒人留情!

三、味餿忌用

辦年貨要適可而止,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在通風涼爽的地方,要防蠅、防塵、防汙染。切生、熟的刀和砧板一定要分開,不得混用。菜肴要煮熟、煮透,現煮現吃;隔餐飯菜一定要回鍋充分加熱,色惡味餿者切莫珍惜。有人很喜歡將蚶、牡蠣、貽貝、生魚、肉片用“打邊爐”的開水燙一燙就吃,這種飲食習慣很不衛生,容易招致寄生蟲病,謹防“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