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昌銀的精神讓老板很感動,逐漸把一些重要廠務交由他打理。在他的協助下,工廠運轉步入正軌,逐步發展到聯明空調設備有限公司今天的局麵。
反哺之路
從敏洞到深圳,一路風雨,一路艱辛,彭昌銀深深地感受到,沒有文化真的寸步難行。“每當看到城裏坐在電腦前上課的學生,總會想起家鄉貧困的讀書娃,心裏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家鄉教育資源的匱乏讓彭昌銀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
2003年,得知敏洞小學沒有資金添置電腦的情況後,彭昌銀當即向公司領導層反映,並用爭取到的18.9萬元購買了20台電腦及打印機設備,親自運送到了敏洞小學,建成了劍河縣第一個小學多媒體教室。
這次捐贈並沒有讓彭昌銀卸下心頭的牽掛。途經敏洞鄉庫色小學宿舍時,那棟年久失修、通風漏雨的農戶木房讓彭昌銀畢生難忘。在那裏,沒有床架,孩子們單薄的鋪蓋一床挨著一床,直到鋪滿了整個樓板……望著這些,彭昌銀的眼睛濕潤了。他知道,對於家鄉,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
回深圳的路上,彭昌銀心中難受之極,這也讓他更堅定了此前的想法: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聯係到社會愛心力量,為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牽線搭橋。在彭昌銀的奔走和推動下,從深圳到敏洞的愛心接力逐步開展起來。
2005年7月,深圳愛心人士發起“一對一”貧困學生幫扶活動,敏洞鄉23名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學雜費得到了資助;
2006年8月,深圳愛心團體向敏洞鄉庫色小學捐贈58萬元,援建庫色小學學生宿舍,後期又增加16萬元,用於改善食堂、球場等基礎設施;
2013年5月,深圳“獅子會”民間慈善組織向敏洞和平小學捐贈80萬元,用於教學樓的建設……
除了教育事業,彭昌銀還十分關心家鄉群眾的就業問題。自他擔任深圳聯明空調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以來,敏洞村95%的年輕人先後到聯明廠務工,勞務輸出如今成為了該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要是沒有彭二哥,我們這哪會有這麼多磚房!”早年隨彭昌銀外出打工,現在返鄉辦起誌誠五金製品廠的楊秀波感慨道。
傳遞正能量
在貴州員工多達70%的深圳聯明製品廠,作為管理者,如何提高貴州員工的凝聚力和文化素質?這是長期以來困擾彭昌銀的另一個問題。在家鄉,彭昌銀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這讓他逐漸意識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而提高思想覺悟、塑造榜樣的思路也越發明晰。
2005年,彭昌銀從深圳打來電話,向敏洞村62歲的老支書全宏欽提出:“我可以申請入黨嗎?”全宏欽是看著彭昌銀長大的,早對彭昌銀吃苦耐勞、積極上進的品格欣賞不已。他馬上主持召開了村黨支部會議,並把彭昌銀確定為積極分子培養,自己還主動擔任了彭昌銀的入黨介紹人。
經過鄉黨委和村黨支部為期一年的考察,2006年4月,彭昌銀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從那以後,我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彭昌銀語氣驕傲而堅定。為了能讓廠裏的流動黨員過上正常的黨組織生活,彭昌銀積極向當地黨組織反映爭取,在深圳聯明冷氣製品廠成立了流動黨員支部,而彭昌銀本人也被選舉為支部副書記。
在自己成為黨員、努力學好黨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彭昌銀始終不忘職責,積極鼓勵和引導周邊的人。在他的影響下,聯明廠裏的貴州籍員工先後有4人入了黨,還有2名預備黨員。而此前家鄉一些遊手好閑的社會青年,也因為彭昌銀的感化走上正路。(責任編輯/姚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