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的“現代療法”
健康生活
作者:任之堂
張仲景用蜂蜜治便秘
張仲景年少時隨同鄉張伯祖學醫,由於他聰穎博達,旁學雜收,長進很快。
一天,來了一位唇焦口燥、高熱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張伯祖診斷後認為屬於“熱邪傷津,體虛便秘”所致,需用瀉藥幫助病人解出幹結的大便,但病人體質極虛,用強烈的瀉藥病人身體受不了。張伯祖沉思半響,一時竟沒了主張。
張仲景站在一旁,見老師束手無策,便開動腦筋思考。忽然,他眉宇間閃現出一種剛毅自信的神情,他對老師說:“學生有一法子!”他詳細地談了自己的想法,張伯祖聽著聽著,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張仲景取來一勺黃澄澄的蜂蜜,放進一隻銅碗,就著微火煎熬,並不斷地用竹筷攪動,漸漸地把蜂蜜熬成黏稠的團塊。待其稍冷,張仲景便把它捏成—頭稍尖的細條形狀,然後將尖頭朝前輕輕地塞進病人的肛門。不久,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糞便,病情頓時好了一大半。由於熱邪隨糞便排淨,病人不幾天便康複了。張伯祖對這種治法大加讚賞,逢人便誇。這實際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藥物灌腸法。
以後,張仲景在總結自己治療經驗,著述《傷寒雜病倫》時,將這個治法收入書中,取名叫“蜜煎導方”,用來治療傷寒病津液虧耗過甚、大便結硬難解的病證,備受後世推崇(編者注:中醫講的傷寒是指受寒引起的疾病,與現代醫學講的傷寒是兩回事。現代醫學講的傷寒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
孫思邈用蔥管治尿閉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他非常注重醫德,強調醫生要時刻為病人著想。
一次,一位得了尿閉症的病人找到他,痛苦異常地說:“救救我吧,醫生。我的肚子脹得實在難受,尿脬(編者注:尿脬即膀胱)都快要脹破了。”
孫思邈仔細打量這病人,隻見他腹部隆起,雙手捂著肚子,呻吟不止。
孫思邈見狀心裏非常難過,他想:尿流不出來,大概是排尿的口子不暢。尿脬盛不下那麼多尿,吃藥恐怕來不及了。如果想辦法從尿道插進一根管子,尿也許就能排出來。
孫思邈決定試一試。可是,尿道很窄,到哪兒去找這種又細又軟、能插進尿道的管子呢?正為難時,他忽瞥見鄰居家的孩子拿著一根蔥管吹著玩。孫思邈眼睛一亮,自言自語道:“有了!蔥管細軟而中空,我不妨用它來試試。”
於是,他找來一根細蔥管,切下尖頭,小心翼翼地插入病人的尿道,並像那小孩一樣,鼓足兩腮,用勁一吹,果然,病人的尿液從蔥管裏緩緩流了出來。待尿液放得差不多後,他將蔥管拔了出來。病人這時也好受多了,直起身來,連連向孫思邈道謝。
在醫學史上,孫思邈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導尿術的人。
張子和巧法治驚證
張子和是金元時期的著名醫家,他善用攻法治病,人們常稱他為“攻下派”。然而,他還是心理療法的一代大師。
有個叫衛德新的人,其妻在一次旅途宿店時,當晚碰上一群強盜搶劫,嚇得她從床上跌到地上。此後,凡聽到些許聲響,她便會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諸醫用藥治療,病逾一年而不見好轉。
張子和經過細心觀察、分析,認為其屬膽氣傷敗,應采取心理療法。他讓兩名侍女抓住病婦的兩隻手,將她按坐在高椅上,然後在她的麵前放一張小茶幾,張子和指著茶幾說道:“請娘子看這裏!”話音未落,“砰”地一聲,他用棍使勁打在茶幾上。病婦見狀大驚,張子和說:“我用棍子打茶幾,你怕什麼呢?”待她心神稍定,張子和又敲打小茶幾,這回她果然不那麼驚怕。張子和重複以上動作,並用手杖敲門,暗中讓人劃病婦背後的窗戶紙。病婦漸漸驚定,笑問道:“你這算什麼治法呀!”張子和回答說:“驚者平之。”對受驚者,治療時要設法讓他對受驚的誘因感到習慣,覺得跟平常一樣。這一番解釋,說得病人點頭稱是。當晚,張子和又派人敲打病人的門窗,通宵達旦地折騰她。從這以後,病人即使聽見雷響也不再懼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