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腐敗沒有“專家”之分(2 / 2)

在隨後的時間裏,膽子越來越大的馮大剛欣然接受了來自各個公司的“好處費”。

2008年下半年,馮大剛收受一家隧道公司30萬元賄賂。

2009年上半年,馮大剛收受一家建築公司20萬元賄賂。

“這些單位就是看中他能及時支付工程款和對工程質量認可的簽字權,以便能盡早完工。”辦案檢察官說。

2009年底,馮大剛在最後收受一家建築公司15萬元賄賂後被舉報。

馮大剛受賄時間跨度將近10年,基本上貫穿了茶園新區的10年發展史,他利用分管茶園新區工程建設、慈母山隧道工程建設等職務便利,16次受賄166萬元。

以專業“照顧麵子”

【罪案檔案】

“專家型”幹部:黔江區交通局(現黔江區交委)原副局長肖永平

資曆:曆任黔江區交通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和高級工程師

專業腐敗:對工程質量管理進行評判

結局: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案情回顧】

2001年11月,作為黔江區交通局總工程師的肖永平,兼任黔彭二級公路黔江段改建工程指揮部指揮長。

這一工程被主管部門評為優良工程,讓原本交通落後的黔江成為渝東南交通樞紐。

對此,肖永平功不可沒,這也為他贏得了中國交通領域“百名優秀工程師”的榮譽。

在交通領域工作30餘年,肖永平從一名普通業務能手成長為黔江區交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和高級工程師。

多年來,肖永平一直被認為是交通領域的技術專家。

“他主建和負責過的多項工程建設都順利通過了主管部門驗收。”同事介紹說。

然而,2006年,55歲的肖永平因受賄被起訴。

隨之,肖永平的貪腐事實浮出水麵。

第一次收受承建方一萬美元之前,肖永平心裏防線是非常牢固的。

“工程依法承包承建,這錢我不能收。”肖永平說。

承建方非常難堪地走了。

但是,作為總工程師、指揮長的肖永平,其對工程質量管理的評判是承建方的一大“命脈”。

於是,每隔幾天,承建方就會找他:“我們保證不會出現質量問題。”

經過無數次思想鬥爭後,肖永平出於“照顧麵子”將錢收了下來。

“以後我會把錢如數歸還。”肖永平說。

然而,到手的錢,肖永平再也沒有歸還過。

有了第一次,就順順當當地有了日後的七次。

2000年12月至2004年2月,肖永平共收受承建單位賄賂140765元。

歸案後,兩鬢斑白的肖永平為自己辯解:“盡管收受了他人賄金,但在工程質量上決沒有含糊,要求與別人沒有兩樣……”

正是這條理由,成為肖永平自縛的繩索。

【案件警示】“專家型”幹部腐敗特點

“專家型”幹部,主要是指那些高學曆、高智商、高職稱,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及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高級知識分子,以及雖不具備高學曆,但由於多年從業而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的資深人士。

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位高權重型,即在單位身居要職、手握大權的人;另一類是位不高但權重型,即在單位雖然職位不高,但享受一定的職級待遇,負責具體辦事的人。

“專家型”幹部因在某一行業、領域有決定權或建議權,他們的意見直接影響某些項目最終的結果,而極易成為行賄的目標。

重其才更要重其德

“專家型”幹部腐敗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重知識輕道德”的教育機製;

二是“重業務輕政治”的用人機製;

三是“重結果輕過程”的工作機製;

四是“重人情輕法紀”的社會環境。

預防“專家型”幹部腐敗可采取以下對策——

完善教育機製,堅持道德教育和能力培養並重。增強“專家型”幹部在複雜環境中抵禦不良風氣侵蝕的能力。

完善用人機製,堅持業務素質與政治素質並重。在選拔人才時,不僅要關注其業務素質,還要關注其政治素質。

完善監督機製,壓縮犯罪的空間。要對“專家型”幹部的權力進行合理配置,對各項管理製度進行查漏補缺,使他們“無法為、不能為”。

建立“專家型”幹部職務犯罪預測預警機製。收集分析“專家型”幹部腐敗的案發特點和規律,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提醒、教育和防範,舉一反三做好係統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