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茅盾五十壽辰收到悼念詩(2 / 3)

當天的慶祝活動非常熱鬧。活動的主持者,是年高德劭的沈鈞儒。他首先致辭。接下來,柳亞子、邵力子、王若飛、費德林、竇愛士、馬寅初、張道藩、劉清揚、白薇紛紛發言。馮雪峰代表文藝界發言,傅彬然代表出版界發言。這些講話,一例地褒獎茅盾多年來在文藝戰線的功績。女作家白薇代表以婦女的身份,向茅盾夫人孔德沚鞠躬致意,讚揚她是得力的“內務部部長”。國民黨高官張道藩講話也頗有風趣。他說昨天他9歲半的女兒問他:茅盾是不是充滿了矛盾?張道藩回答:不,茅盾一點兒也不矛盾。因為故事別致,茅盾到晚年都還記得。

大家講話之後,郭沫若夫人於立群朗誦了中華全國文協的祝詞:“嚴肅的態度,細密的文字,無盡的篇帙,不屈的操守,您的這些工作特點與處世精神,使您成為我們的爁墖,我們的表率,我們的模範。敬祝您的健康與努力。”(“爁墖”即燈塔意)白楊等人朗讀了賀電賀詩;趙丹、金山、張瑞芳合著朗誦了茅盾著名長篇小說《子夜》中資本家吳蓀甫和趙伯韜在酒吧間談判的一節。他們繪聲繪色的對白,贏得了滿堂喝彩。看來,朋友們是做了很多前期準備的。

慶祝茶會上,一位正大紡織染廠的老板陳鈞先生,還委托沈鈞儒和沙千裏律師,將一張十萬元的支票贈送給茅盾,指定作為茅盾文藝獎金。這筆錢,茅盾交給了文協,希望用來獎勵青年作家。由此生發,引起了各方捐贈,這筆獎金增加到30萬元。文協為此成立了老舍、靳以、楊晦、馮雪峰、馮乃超、邵荃麟、葉以群等組成的茅盾文藝獎金評選委員會。他們發出征文啟事,一共征集得青年作者作品105篇。後由評選委員會選出甲等3名,乙等2名,丙等3名。對戰時的文學,起到了相當的激勵作用。

這天的茶話會結束時,壽主茅盾起來致辭。知識分子的個人認知,總是低調謙虛的。他說:我做了幾十年的文藝工作,回過頭來看看,貢獻太小……現在大家給我光榮,為我做壽我十分慚愧。對於張道藩的發言,茅盾回應:張道藩先生說我沒有矛盾,事實上不可能,中國知識分子的脊背上不可免的都有曆史的負擔。譬如今天,我就有了新的矛盾。我自幼體弱,家裏向來以為我不會長命,父親隻活了三十多歲,我已經超過許多了。茅盾還引述英國大作家蕭伯納的話:四十歲以前如果寫不出什麼偉大作品來的作家,將來也無多大希望。“我是相信他這話的。……然而今天朋友們的鼓勵和鞭策,使我產生了戰勝體弱多病再活二十年的勇氣,再寫幾部作品。”看來,這次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茅盾及所有參與人的信念,增強了人們戰勝眼前戰爭困難的決心。茅盾最後的發言,是自己的表態,也代表了當時知識分子的願望:我自己也是從血泊中走過來的,而現在,新一代的青年又擔負了比我們這一代更重的擔子,他們經曆著許多不是他們那樣年齡所需經曆的事……抗戰的勝利已在望了,然而一個民主的中國還有待我們去爭取,道路還很艱險。我準備再活二十年,為神聖的解放事業作一點貢獻。茅盾幾乎呐喊著說:我一定要看見民主的中國的實現,否則我就是死也不會瞑目的!

這次祝壽茶話會,共產黨人是十分重視的。他們不僅事先做了大量工作,整個過程積極參與,還在《新華日報》大篇幅報道情況。還在賀壽當天,發表社論《中國文藝工作者的路程》表達祝賀。共產黨領導人王若飛,也寫了《中國文藝界的光榮,中國知識分子的光榮——祝茅盾先生五十壽日》的文章,代表共產黨人,對茅盾數十年的文藝工作給予評價:“中國文化界的一位巨人,中國民族與中國人民中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在中國文壇上努力了將近二十五年的開拓者和領導者的茅盾先生……從他在新文藝所開拓的道路,從他在新文藝旗幟下所指示的方向,都充分表現茅盾先生的一切努力是為了我們民族的解放與人民大眾的解放。”王若飛認為:“茅盾先生的創作事業,一直是聯係著和反映著中國民族和中國人民大眾的解放事業的……茅盾先生為中國的新文藝探索出一條現實主義的道路……這道路是茅盾先生的創作道路,是他一直到今天還堅持著而且實踐著的道路。”由此,我們“從茅盾先生的創作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的大變動,也可以看到中國人民解放運動的起落消長”。最後王若飛認為:“在中國文壇上二十幾年的辛勤勞作……有一個最大的特點為人們所不能忘,就是他‘有所為,有所不為,他經曆了好些艱難困苦,隻因中有所主,常能適然自得’”。這些對茅盾的評價,是恰切到位的。從大情勢看,也符合人們在戰時的精神需求。是可以激勵人們,為國為民奮進前行的。

不僅重慶,成都文藝界百餘人,也舉行了慶祝活動。一貫平和的葉聖陶,因為與茅盾交往甚深,竟激動地站在凳子上大聲呐喊;遙遠的昆明,文藝界也舉行了慶賀。不過他們記錯了時間,他們是在6月25日召開慶祝會的。活動之外,更大量的,是來自各界朋友的賀禮。譬如馮玉祥將軍所贈卷軸上,一隻大壽桃而外,還有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