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鼎:被秦檜逼死的南宋名相(1 / 3)

趙鼎:被秦檜逼死的南宋名相

作者:晏建懷

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貶謫海南8年之久的胡銓遇赦北歸,離島之際,他不是為自己脫離羈押歡欣雀躍,而是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了一首《哭趙鼎》,來懷念被秦檜構陷、與他一同落難海南、最後被步步緊逼至絕食自殺的宰相趙鼎,詩曰:“以身去國故求死,抗議犯顏公獨難。閣下大書三姓在,海南惟見兩翁還。一丘孤塚留窮島,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隻因慳一老,中原何日複三關!”當時,趙鼎、胡銓、李光三人差不多同時貶逐海南,如今隻剩胡、李得還,所以說“惟見兩翁還”。詩對趙鼎舍生取義的精神進行了謳歌,對秦檜清除異己的殘酷手段進行了揭露,歎人才凋零,歎英雄早逝,歎滿目瘡痍,歎恢複無望,充滿悲愴與激憤之情。從詩中,我們既能感受到趙鼎的剛烈性格,又能體會到他在士大夫眼中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尤其一句“千古高名屹泰山”,給他悲壯的一生作了最好的注腳。

一、以言立朝,以賢輔政

自始皇帝建立帝製,特別是他首創“焚書坑儒”手段收拾不同聲音以來,曆朝曆代的大臣們說話便如戴著鐐銬的舞蹈一樣,不敢輕易發出自己的聲音,更遑論麵折廷諍。但前較秦漢,後較明清,宋朝大臣們說話更有其耿介切直與忠貞勇敢的一麵,而且許多人甚至是以敢說直話而連連升官的,趙鼎亦是如此。

趙鼎(1085—1147年),字元鎮,解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4歲時,父親因病去世,留下趙鼎孤苦伶仃。母親樊氏,出身大家,是位才女,含辛茹苦的同時,還親授他經史百家之書,使趙鼎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崇寧五年(1106年),趙鼎中進士第,隨後出任河南府洛陽縣令、開封士曹等職。入仕初,他就顯示出直率剛烈的性格。靖康年間,金人揮師南下,陷燕京、圍開封,宋徽宗臨陣脫逃,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宋欽宗毫無主見,滿朝大臣又莫衷一是,金人圍開封後,要求宋廷賠錢、割地作為議和條件,特別要求割讓太原(今山西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間(今河北滄州)等3個重鎮之地予金。當朝廷討論割地一事時,一介末吏的趙鼎卻激憤地說:“祖宗之地不可以與人,何必議?!”

開封淪陷後,金人扶持了以北宋原宰相張邦昌為傀儡皇帝的大楚政權,當那些見風使舵者忙著跪拜新主之時,趙鼎卻與胡寅、張浚等人逃入太學,堅決不做貳臣,堅決不當漢奸,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靖康二年(1127年),那位有著“泥馬渡康王”神話傳說的趙構,在戰亂中幸免於難,被一群劫後餘生的朝臣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擁立為帝,建立了南宋政權,改年號建炎,是為宋高宗。趙鼎聽說朝廷後繼有人,立即逃離開封,趕到應天,被任命為戶部員外郎。

金國聽說趙構稱帝,馬上又揮師南下,要把南宋消滅在萌芽之中。趙構位子未穩、都城未定,就倉皇出逃,由應天、鎮江、揚州、杭州而至江寧(今江蘇南京),如同驚弓之鳥。金人又發動了名為“搜山檢海”的斬首行動,趙構逃向哪,金軍就追向哪。奔逃中,趙構征求大臣們的意見,趙鼎上《陳防秋利害》奏折說:“在此非常時期,宜以後宮所止之地為後宮,以車駕所止之地為行宮,選精兵護衛,其他兵將安置於江淮沿線,迷惑金兵,使他們無從知曉皇上的蹤跡。”趙構認為可行,聽從了他的建議,金兵圍追堵截,果然無法奏效。不久,趙鼎以能言被提拔為右司諫。

“苗劉兵變”(苗傅、劉正彥發動的叛亂)被平定後,苗、劉出逃,劉光世所部王德受命隨韓世忠追擊,但王德不服韓世忠的指揮,又貪功冒進,韓世忠派部將陳彥章攔截王德,陳彥章反被王德所殺,韓世忠以擅殺之罪,狀告王德。趙鼎認為應該嚴懲王德,他說:“(王)德帶兵在外,專殺無忌,如若不治,孰不可為?”趙構安排趙鼎審理此案,王德雖以軍功免死罪,但也受到了嚴懲。同時,趙鼎又批評韓世忠部下管教不嚴,對其有責任的部下依法作出處理。於是,“諸將肅然”,軍風軍紀大為改觀。

趙構有感於趙鼎的敢說敢做的特點,曾不無感慨地對趙鼎說:“唐肅宗即位於靈武,得到李勉的輔佐後,朝廷才眾望所歸,獲得天下尊敬,如今我得到了愛卿你,也算在古人麵前無愧了。”隨即重用趙鼎為殿中侍禦史。禦史中丞範宗尹諫阻說,以前可從沒有過自司諫而提拔為殿中侍禦史的先例。趙構說:“趙鼎作為言官,既稱職又盡職,他提出過的四十條建議,采用施行的已然達到三十六條。”是啊,建忠言、當高參如趙鼎者,又有什麼不可破例的呢?

韓世忠在黃天蕩大敗金兀術,給連連敗北的南宋王朝注入了一劑興奮劑,朝野歡騰。宰相呂頤浩漸生輕敵冒進思想,他建議趙構乘勝追擊,督軍前線,禦駕親征。而趙鼎則認為目前形勢還不明朗,不宜輕舉妄動。呂頤浩是資深宰相,而趙鼎是初出茅廬的後生,趙鼎不但不附和自己,還唱反調,讓呂頤浩很不高興。因此,手握士大夫任免之權的呂頤浩公報私仇,改任趙鼎為翰林學士,表麵看似重用,實際是剝奪他的話語權,頗有些排除異己的味道。所以,任命一下,趙鼎不去就職。又改任吏部尚書,趙鼎還是死活不去。他對趙構說:“陛下有從諫如流的誠意,而宰相卻堅持拒諫的態度;陛下重視言官,而宰相卻屢屢壓製。”因此,趙鼎稱病在家,堅臥不出,又上書批評呂頤浩的過失。結果,趙構免去了呂頤浩的宰相職務,提拔趙鼎為禦史中丞。還表揚趙鼎說:“朕每聞前朝那些忠諫大臣的感人事跡,恨不能識,如今在愛卿身上看到了。”不久升任趙鼎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