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木熱”毀掉的是什麼?(1 / 2)

“紅木熱”毀掉的是什麼?

作者:儲皖中

儲皖中,1962年生,安徽省潛山縣人。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曾在大學任教,後在法製日報擔任記者、編輯。曾任法製日報駐雲南記者站站長,主任記者。曾出版《問道於民》《新聞傳播心理學教程等著作。現居北京。

一家紅木博物館剛剛鳴鑼開張,門口張燈結彩、鑼鼓喧天,大廈內人頭攢動、客商雲集……類似的紅木家具館在北京可說是隨處可見,大有席卷京城、甚囂塵上之勢。

紅木家具熱潮,並不自今日始。10到20年前還隻是極小部分人的雅好。自王世襄《明式家具集萃》問世,知道紅木家具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王世襄標出明式家具有五美,居其首者就是木材美。傳統的考究的家具多用硬木製成,如紫檀、黃花梨、烏木等,它們或以紋理勝,或以質色勝,或以色澤勝。但明式家具很多都是稀世孤品,經過文革劫難,國內存世稀少,還有一部分流散在海外。能得到明式家具,即便家資巨萬,也未必就能辦到。於是人們就把目光盯在了用紅木、硬木製作的仿古家具了。

隨著國人腰包的鼓起,收藏古董、字畫、名貴家具的熱潮湧起,紅木家具也隨之水漲船高。紅木的身價如鷂子翻身,有人形容,一套紅木家具,或僅僅一噸紅木材料,就抵得上一處郊區別墅或鬧市區樓房!

炒作紅木的是商人,而推波助瀾的收藏者則是成功的企業家、達官貴人、學界名流、文化藝術界的明星大腕。一位電視主持界的大人物曾在網上曬出他的豪華別墅內的收藏,真可謂疊床架屋、琳琅滿目,有人估計,僅就紅木家具一項就價值上億!

紅木熱的興起,或者有人將其包裝成的紅木文化的興起,一方麵反映出國人隨著物質的富足,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一如時下的奢侈品熱;另一方麵也折射出部分國人對物質財富的過度占有欲,以及膨脹的虛榮心。比權力、比享受、比闊氣,反映了當代人在傳統麵子文化影響下的自私心理與精神空虛。其弊害有二,一是浪費了珍貴的森林資源,加劇了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二是過度追求物質財富的心理,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是降低了文化人的品格,腐蝕了文化人的心靈。

紅木是生長在南方的珍貴樹木,如我國的海南、雲南、福建等,目前這些地方經過多年掠奪性的砍伐,已經毀滅殆盡,隻在少數偏遠山區,才有少量幸存;市麵上的紅木大多來自越南、緬甸、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俗話說,十年樹人,百年樹木,紅木材質堅硬,生長緩慢,一棵成材的紅木需要長達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時間。當掠奪加劇,紅木數量急劇減少,其種質資源也亮起紅燈。專家估計,靠自然力量繁殖,許多紅木將在數年內滅絕,一如許多動物一樣。而靠人工繁殖培育,不僅需要漫長的時間,而且,有的樹種目前還不能完全實現人工種植。一種植物或生物資源的消失,帶來的是一個生物鏈條的斷裂。在我們對某些生物資源的特性、可利用的價值得到充分研究之前,該物種就消失,這種損失,是無法用金錢來核算的,甚至是無法彌補的。

現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已經意識到了珍貴樹木資源被砍伐所帶來的生物災難,對紅木的砍伐、出口做出了限製。一些國家環保組織、新聞媒體,對中國的紅木熱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希望我們能虛心地聽聽這些逆耳之言,而不要偏執地認為,這是對我們的醜化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