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訪拉美 緣何要作家隨行
作者:人民文摘綜合
2015年5月18日至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四國進行訪問,開啟他上任以來的首次拉美之行。此次訪問的一大亮點是人文交流,中國代表團裏有三位作家:鐵凝、莫言和麥家。不同於以往企業家隨行,作家的同行意味著中國正以強大的文化自信,以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彰顯中國的綜合實力。我們從關心領土、軍備、武力、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地域擴張、軍事打擊等有形的“硬實力”,轉向關注文化、價值觀、影響力、道德準則、文化感召力等無形的“軟實力”。
緣何是拉美?
——以馬爾克斯為代表的拉美作家在中國影響力深厚
拉美當代文學是世界文壇的奇葩。其中,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其代表作《百年孤獨》曾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中文版《百年孤獨》對中國作家產生了很大影響,包括莫言、賈平凹、陳忠實、馬原、蘇童、格非、餘華等作家都曾從中獲益,該作品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助推了中國尋根文學和本土文學熱。
這一代作家,幾乎沒有哪個不受拉美文學的熏陶。麥家談起馬爾克斯、博爾赫斯、波拉尼奧、帕斯等作家,如數家珍,跟他座談的拉美作家和記者聽得目瞪口呆,他們從沒想到,遠隔萬裏的中國人,竟然這麼熟悉他們的文學。
因為,拉美的文化界,對中國文學乃至中國,幾乎是一無所知。孔子學院拉美中心執行主任孫新堂博士說,他接觸過很多拉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包括學者、公務員,提到亞洲文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村上春樹。
“讓他們說出一個中國作家的名字,太難了”。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對中國文學應當是極大的肯定,可當時在墨西哥城的書店裏,一本莫言的書都找不到。
十多年來,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空前火爆,可文化上的交流遠未到位,雖然我們的產品遍布拉美大街小巷,可文化上,我們是絕對逆差。
這其實也是李克強帶作家來的原因之一。
緣何是麥家?
——麥家的書,在西語世界影響力太大
三個人當中,鐵凝是作協主席,政治職務是最大的原因。她著有《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哦,香雪》等代表作,多次榮獲國家級文學獎,她的多部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法、德、日、俄、丹麥、西班牙等文字,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她曾在一次公開活動上“自白”:“我本質上還是一個作家,也最重視作家身份。”可即便如此,要想進一步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加強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她身後龐大作家群體的真實需求是不容忽視的。
除了從事文學創作,她一直致力於不斷推動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緊密聯係。今年5月17日,鐵凝就因其在文壇作出的傑出貢獻,被授予了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女作家。身為中國文壇“掌門人”的鐵凝,代表著中國作家的形象,此次參加中拉人文交流研討會,她勢必將為中國文學“發聲”,推動中國文學與拉美文學開展進一步的交流。
莫言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漢語作家,也是被中國大陸第一位公開認可的本國諾貝爾獎獲得者。無論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還是之後,莫言都毫不掩飾拉美文學,尤其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對他的影響。評論家認為,莫言的文學,始自對馬爾克斯的模仿。莫言自己也坦言,自己早期的創作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其中篇小說《球狀閃電》《金發嬰兒》都有模仿魔幻現實主義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