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文化安全看中國動漫(2 / 2)

啟蒙認知,不要喪失民族特性。中國具有五千年的光輝曆史,擁有璀璨的文明與厚重的曆史,隻有在全球化浪潮中堅持民族特色,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講好中國故事,要有文化自信。浩瀚的中華文化是電影,特別是動畫電影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推動國產電影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特別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中國文藝評論協會會長仲呈祥說:“‘歸來的大聖’是個符號,歸來的是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優秀傳統。”

《大聖歸來》既是對我們民族古典神話故事的繼承、改編和創新,更是新的英雄形象舍生取義和自我救贖。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旭光認為,《大聖歸來》這一受難英雄自我成長的故事對於當下在低齡化動畫世界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具有勵誌意義。國際著名漫畫家張衛表示,動畫不僅是宣傳、教育孩子的工具,也是以產業形態存在的文化產品,動畫電影應該從兒童擴展到整個社會。

緊貼文化時尚性才能更安全

文化是人們實踐發展的產物,是一個曆史的、連續的過程。必須在既有傳統基礎上進行文化傳承、變革和創新,才能真正保證文化的安全。孫立軍認為,票房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國如何培育這種時尚性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澱足夠,但文化精神如何傳承,以什麼手段傳承,是門藝術。

傳統資源要緊貼時尚性,完成現代轉化。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肯定了《大聖歸來》對傳統資源的現代性開采,是對好萊塢全球戰略的一種有效應對。孫立軍說:“賦予本文化時尚性至關重要。怎樣把從根裏麵挖掘出的東西變成時尚的、讓現代人樂於接受的,這是動畫電影人必須麵對的課題。譬如韓國、日本,他們輸出的時尚文化我們都在消費,換位思考,這也應是中國下一階段的目標。尤其在當今數字技術環境下,我們不僅僅可以設置傳統電影院,更可以設置時尚電影院,從90分鍾的電影低至5分鍾的電影、商場中充氣式的10分鍾電影……這些新穎的形式既節約資源,又拉動了衍生產品的消費。”

大數據時代轉型升級才能更安全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手機上網人群占比88.9%。億萬手機網民給中國動漫帶來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大數據時代,包括係列動畫短片、漫畫、手機主題、表情、4G等技術在內的新媒體動漫不可小覷,它為傳統動漫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未來手機動漫的用戶規模和市場潛力還將持續快速增長。孫立軍說,如今,交互式電影出現,計算機數字化全麵取代傳統的電影工業。從膠片到芯片、硬盤,沒有了洗印。傳遞過程中影片質量沒有衰減、成本降低、清晰度增強……這都是全數字化帶來的優點。

“回顧電影120年的發展曆程,每次電影技術的革新都推動了電影藝術的發展。新媒體動漫對於中國動漫界而言,是超越歐美日等傳統動漫強國的機遇。中國的電影人、動畫人應該看到技術的革新給我們帶來的機遇期,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機遇期,更應該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期。”孫立軍說。

(本文選自:人民文摘 201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