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安全看中國動漫
作者:趙珊
在近十年來,國內電影市場中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全部是由引進片創造的現狀之下,截止到2015年8月25日,我國3D原創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口碑爆棚,排片逆襲,票房一路飄紅,以9.38億元的票房打破這一紀錄,一舉登上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寶座,成國產動漫奇跡。它不僅在戛納創下中國動畫電影海外最高銷售紀錄,也成為傳媒大獎設立12年來首部入圍的動畫電影,並獲得了第三十屆金雞獎提名,競逐最佳美術片。它打破的是此前由好萊塢動畫電影《功夫熊貓2》保持四年之久的內地動畫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這是近十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第一次打敗好萊塢動畫片。
對此,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動畫導演孫立軍認為,我們對於國產動漫的這一可喜勢頭不能盲目樂觀,要從更大的層麵,即文化安全的角度來認知。尤其是中國2012年在洛杉磯簽訂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的有效期為5年,這意味著2017年雙方將進行第二輪談判,也意味著中國電影市場2017年將進一步開放,國產片會麵臨更嚴峻挑戰。機遇與風險迫在眉睫,盲目以國內票房繁榮為樂觀的態度不可取。我們應該居安思危,站在文化安全角度的製高點來剖析國產動漫。
把好動漫產業轉型關才能更安全
孫立軍說:“作為動畫和漫畫的泛稱,動漫包括電視動畫、網絡動畫、電影動畫、紙質漫畫出版物,甚至涵蓋一部分遊戲。動漫行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以《大聖歸來》為勢頭的中國動畫超級英雄的突圍戰才剛剛開始,機遇期正在眼前。要想滿足或者接近中國動漫市場1000億的潛在市場需求,人才教育至關重要。”
孫立軍認為,國產動漫的崛起對於大學教育是一個利好消息。大學動漫專業已經連續四五年被列為紅牌專業。但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動漫人才的培養步伐遠遠滯後於人才需求,而且缺口比例較大。中國動漫產業巨大的市場被外國動漫產品所占領,原因是國內動漫人才的奇缺。中央電視台青少年節目製作中心副主任趙文江認為,中國動畫人才的需求量在5萬~10萬人之間,但現有人才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實際上,目前我國動漫從業人員僅有8000多人,平均學曆為大專,遠遠低於影視動畫人才需求15萬人、遊戲動畫人才需求10萬人左右的總量。
孫立軍說:“像《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一樣,《大聖歸來》同樣都會帶來短時的高峰,我們應透過現象看本質,應該看清現行的體製,進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要知道,當今市場的過度營銷依然嚴重,透支著國人消費者的信心。對於國產動漫的評價,更重要的是從文化產業深層次去看。我們的機遇期在哪?這點很少有人談。”
抓好動漫的啟蒙認知作用才能更安全
孫立軍認為,文化安全是國家精氣神的體現,一個不自信的民族談何文化產業?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已經成為國際競爭和綜合國力較量的重要內容,成為實現政府國際戰略意圖的重要手段。文化安全涵蓋各個領域,電影、電視等正是通過亮麗的色彩、幽默的對話、引人入勝的畫麵傳遞價值觀,讓受眾慢慢接受。動漫的培育對象可以小至兩三歲,可以高至六七十歲,它的啟蒙認知作用非常明顯,我們應當充分重視動漫潤物無聲的力量。
啟蒙認知,就要注重講好中國故事。“我認為《大聖歸來》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延續了中華文化血脈的一部分,一顆紅心是中國的。”孫立軍說,《大聖歸來》為中國電影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可借鑒的範本,它繼承了《西遊記》的文化基因,對故事進行新的拓展和演繹,對孫悟空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符號進行新的豐富和塑造,找到了當代觀眾審美習慣、心理訴求的共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