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是烏鴉?

教學劄記

作者:丁良桂

教學《九色鹿》一文時,一位學生問道:“老師,給九色鹿報信的為什麼會是烏鴉?”學生的提問讓我一愣,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我笑著反問:“為什麼不可以是烏鴉呢?你認為應該是誰?”學生說:“因為烏鴉不是吉祥的鳥,人們都不喜歡它。我覺得應該寫喜鵲給九色鹿報信。”哦,原來他是這樣想的。是啊,為什麼在這個神話故事中給九色鹿報信的是烏鴉呢,那麼多的“好鳥”不用,偏偏用這麼個“醜陋”的家夥呢,的確是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有價值嗎?有讓學生討論的必要嗎?這時討論這個話題,會不會衝淡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擠占課堂有限的時間?猶豫片刻,我決定讓學生課後去思考。我說:“你說的似乎有道理,其他同學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課後可以結合這篇課文,查閱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下節課進行交流。”

第二節課,我拋出了學生提出的那個問題,讓他們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烏鴉可能和九色鹿是好朋友,見朋友有難,當然要告訴它。”有的學生說:“烏鴉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不是那麼美好,連它看見九色鹿有難都要報信,而調達卻恩將仇報,可見調達是多麼的可惡。”有的學生說:“烏鴉在人們的心目中並不都是那麼可惡,比如,《烏鴉喝水》一課中的烏鴉就很聰明、可愛。”有的學生說:“小烏鴉在老烏鴉老了的時候,還知道反哺呢,從這點來看,烏鴉還是‘孝鳥’啊。”有的學生說:“是啊,我在網上查到資料,說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間是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唐代以後才有烏鴉主凶兆的說法出現。這篇神話故事年代很遠了,那時的烏鴉應該很受人們的喜愛。”還有的學生說:“我通過查資料知道,這個神話故事來源於敦煌莫高窟,繪於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連環故事畫。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在那個古老的年代,烏鴉在人們的心中應該是神鳥。”學生有的聯係課文內容,有的聯係生活實際,有的引用搜集的資料,進行著熱烈的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為,神話中寫烏鴉給九色鹿報信,反映了那時候烏鴉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並沒有什麼不妥。學生的討論告一段落,也達成了認識上的一致。

對於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我也上網查閱了資料,對烏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曆史傳說,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中引《尚書傳》:“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穀之種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諸大夫皆喜。”唐代以後,方有烏鴉主凶兆的學說出現,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此舊占所不載。”同時,古人亦有以烏鴉為報喜之說。如薛季宣《浪語集》:“南人喜鵲而惡烏,北人喜烏而惡鵲。”可見,在古代不同地域的人,對烏鴉的喜好是不同的。如此,從資料上看,故事中讓烏鴉報信也未嚐不可。

神話故事是神奇的,人物神奇,情節神奇,想象神奇。在神話故事中,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可思議,卻又在情理之中,而這正是神話的魅力所在。對於學生來說,語文學習更應該是一次探索之旅,隻要學生有探究的欲望,並樂此不疲地去經曆探究的過程,給點時間又如何?即使學生探究的內容和文本閱讀的關聯並不是很大,也無損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語文課堂中像這樣“旁逸斜出”的現象時有發生,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以種種理由把這些“枝節”砍去。殊不知,同樣被砍去的還有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欲望。語文課堂要把學生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去,讓學生踏上神奇的探索之旅。

(作者單位:新沂市阿湖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