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教學的錯位及反思

教學劄記

作者:李霞

【錯位一】錯失亮度 一瞥而過

[案例]《天火之謎》一課教學片段

出示: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師:從哪些詞語中,你體會出富蘭克林激動的心情?

生:我從“欣喜若狂”“喊”中,感受到富蘭克林的激動和高興。

生:我從“成功了!”感受到富蘭克林的興奮。

生:我從三個“!”中,也感受到富蘭克林的激動。

師:請帶著這份激動的心情,動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生:老師,為什麼這裏用了“捉”呢?

師:是呀,意思就是說,富蘭克林發現了“天電”了。

【反思】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上麵案例中的教師沒能及時地捕捉住“捉住”這一課堂生成的契機,對文字敏感度不夠,沒能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在進行高年級詞語教學時,教師本身應該具有文本挖掘的意識,善於將詞語的內在意義和價值,通過比照、聯係、替換、吟誦等方式品評,感受詞語內在的生命。讓詞語內涵豐富起來的同時,文本的內涵也立體豐潤起來了。

【錯位二】錯失深度 義浮如萍

[案例]《林衝棒打洪教頭》一課教學片段

師:這個自然段具體寫了林衝和洪教頭的比試場麵,細細讀一讀,透過哪些詞語,你能感受到林衝和洪教頭的不同性格?邊讀邊畫出有關詞句。

生:我從“洪教頭用了渾身的功夫……林衝把棒一橫……”看出林衝的武藝高強。

生:我從“洪教頭舉起棒劈頭打來”“林衝往後一退”,讀出洪教頭毫不留情。

生:我從“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衝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看出林衝的武藝高於洪教頭。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能扣住文中的詞句來感受人物形象,這就是語言學習的好方法。

【反思】案例中的這位教師非常善於引導學生,教會學生“扣住重點詞句來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但是,細細一回味,又覺得“語文”似乎還“學”得不夠,對於這篇節選自經典名著中的文字,似乎仍然沒有把玩出濃濃的語文味來。文本中寫林衝的地方著墨不多,但是,如果教師稍加點撥,將看似簡單的“一橫”“一退”“一掃”統整到一起,這輕鬆的“一橫”“一退”“一掃”,不僅表現了林衝的武藝高強,更看出林衝那謙虛忍讓、沉著應戰的個性。在高年級的詞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讓學生透過漢字,感悟文字背後的內容,在把玩文字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錯位三】錯失溫度 情淡似水

[案例]《黃鶴樓送別》一課教學片段

(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動詞,特別能表現出他們此時的心情,你能找出來嗎?

生:藏。

師:“藏”的是什麼?

生:依依惜別的感情。

師:既然是“藏”,願意讓對方知道嗎?還從哪裏也看出不願意讓對方知道?

生:他們“都有意不去觸動”……

師:詩人與好友隻好把這份離別之情藏在心中,越藏越深。誰能把這濃濃的情意讀出來?(個別讀,齊讀)

【反思】找關鍵詞是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時空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這種內斂的情懷,五年級的學生很難體會深刻。案例中的教師隻是淺淺讀了讀“藏”字,簡單問了問“藏的是什麼”,沒能抓住這個點來輻射深入,從而“牽一發而動全身”,學生的情感沒能在教師的妙引之下沉入文本。教師這裏不僅應解讀該詞的語表之意,還應深掘它的感情色彩和深層含義,開拓詞語在文本解讀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間。學生在文本與想象中與文中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和對話,從而情由辭發,將友人之間濃濃的惜別之情,深深烙在心中。

高年級的詞語教學不應該和低年級的詞語教學混為一談,也不應該模糊錯位。教師應該確定不同的學段目標,根據學段特點采用各種方法和策略,讓詞語成為學生言語表現的鮮活元素,讓詞語教學更有效度、亮度、深度和溫度。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南門小學上城國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