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怪時間不夠用?”我思忖著,有主意了。“同學們,這節課的時間為什麼不夠用呢?”我把“皮球”踢給了學生。

教室裏一片靜默。

“老師,剛才我把‘咧開嘴’的‘咧’讀錯了,讓後麵好幾個同學也讀錯,耽擱了一些時間。”

“老師,你讓我們讀句子,我們沒讀好,反反複複地練讀了很長時間。”

“老師,我昨晚沒讀課文,剛才讀得結結巴巴的,也浪費時間了。”

剛才幾個讀句子的同學都主動站起來承擔責任,我內心一陣激動,這本是教師應該承擔的責任,反由學生來“認領”了,多好的學生呀!

“同學們,不怪你們,其實……”我在猶豫,我是不是也該擔當點什麼呢,“同學們,老師也有責任,平時不示範讀書,這節課我也耽誤了你們的時間,老師向你們說聲對不起。”我真誠地向學生道了聲“對不起”。

同學們愣愣地看著我。

“同學們,你們還有哪些辦法讀好書嗎?”

“老師,我們可以跟著錄音磁帶讀。”

“老師,我們可以用您講的‘表情朗讀法’和‘手勢朗讀法’進行朗讀。”

“昨晚聽磁帶的同學請站起來,讓我們學習學習。”我笑吟吟地說。

全班稀稀疏疏站起來六個同學。

“同學們,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嗎?”

“知道了,老師!”大家回答完,都笑了。

“剛才一個同學說‘咧’字讀錯

了,讓後麵幾個同學也讀錯了。這種情況該怎樣避免呢?”

“‘咧’是生字,我們在讀課文時,要一次性記準。”馬旭站起來說。

我帶頭為他鼓掌,“同學們,記住剛才所說的,希望下節課我們能上得更好。”

第二天早上,我剛走進教室,同學們就圍住我,紛紛向我彙報昨晚讀課文的遍數,就連平時在家從不讀書的劉小磊,也破天荒地讀了5遍。

課上得很順利,同學們學習的勁頭很足。我非常舒心,從學生的小臉上可以看出,他們內心也非常快樂。我終於明白了,反思,讓同學們找到了學習上的弱點,喚醒了學習的潛能。看來反思,也不僅僅是教師一個人的事兒。

課堂是師生雙方麵的,互動的課堂才有生命力,才能演繹出一幕幕“生成”的精彩。“建構式生態課堂”的核心是“學”、是“生”,這種理想化的課堂更需要師生雙方的情感投入。

(作者單位:連雲港市連雲區

白果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