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延遲評價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考試與評價
作者:蓋鸞英
學校開展磨課活動,一位教師兩次執教《美麗的丹頂鶴》,其中有這樣一個教學環節,頗能引起人們的思考。
[第一次的教學片段]
師:丹頂鶴美在哪裏?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畫一畫,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彼此的觀點。(生輕聲讀、思、畫、交流)
師:誰能來說一說?(學生紛紛舉手)
生:丹頂鶴的樣子好看,羽毛潔白,唱歌和飛起來的樣子都很美麗。
師:太好了,非常正確。多麼聰明呀,給他掌聲!還有誰要說?
接下來,任憑教師怎樣鼓勵,剛才小手如林的現象還是沒有出現。
丹頂鶴美在哪裏,每個學生心中自有不同的感覺,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把心中的形象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在第一個學生回答後,教師過早地對一個有著多種可能性、多種理解的問題給予終結性的評價,扼殺了其他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既然都已經“非常正確”了,誰還會把不同的想法說出來?在評課議課活動中,我把這些想法與執教者進行了交流,第二次換班再教這個教學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二次的教學片段]
生1:(與上次學生的回答大致相同)
師:這是你心中的丹頂鶴,真美。讓我們一起再聽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吧。(教師沒有馬上評價,隻是肯定了這位同學的發言,重在引導大家繼續探討。)
生2:“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可是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就好像一個女同學,穿了一身白色的公主紗裙,鑲著一圈黑色的花邊,真漂亮。
師:你來讀讀這句話,把你對它的喜愛讀出來吧。
師:你很善於想象,把課文中的語言想象成活的畫麵,好像真的看到了一樣,這真是個好的讀書方法。其他同學想象中的丹頂鶴是什麼樣子呢?(肯定這位同學的學習方法,激勵大家積極思考,大膽想象。)
生3:丹頂鶴的身材美,個子高高的,書上說它“腿長,脖子長”,站在那裏就像是亭亭玉立的美麗姑娘。最可愛的是它的“嘴巴也長”,長得與眾不同。
師:你心中的丹頂鶴美在身材,美在與眾不同。它還美在哪裏呢?(誘導學生積極發表見解。)
生4:我覺得丹頂鶴的姿態是那麼高雅,它在地上引吭高歌,在天上展翅飛翔,多像歌唱家和舞蹈家呀!
師:大家讚成嗎?(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意在促進大家積極參與。)
生5:我讚成,我覺得丹頂鶴展翅飛翔時,就像美麗的仙女淩空起舞,我想到了敦煌壁畫上的飛天。
生6:我也讚成,它引吭高歌讓我想起了歌唱家宋祖英,不僅長得美,歌聲更美。
師:你們的想象真豐富。我們美美地讀讀這一節吧。(學生讀得很投入,很動情。)
在第二次的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了延遲評價技巧,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激起了學生表達的欲望,學生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下,放飛了想象的翅膀,展開了思維的交鋒與智慧的碰撞,相互啟發,個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運用延遲性評價,有哪些積極的教學效果呢?
一、 有利於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