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丹頂鶴美麗的修長身材逗人喜愛,還有什麼特點逗人喜愛的?
4. 再看插圖,圖文對照讀第三句的前半句,仔細看看七隻丹頂鶴在什麼地方,哪幾隻丹頂鶴站在水草地上唱歌。
(1) 你們怎麼知道哪幾隻丹頂鶴在唱歌呢?圖文對照,從句子中找詞語說明。(齊:引吭高歌。)
(2) “高歌”表示放聲歌唱,那麼它們怎樣引吭高歌的,“吭”什麼意思?(要求:A. 以圖說明;B. 查字典:“吭”什麼意思?)
交流:A. 圖上的丹頂鶴有的伸長了脖子昂著頭,張著嘴,表示在唱歌。B. 吭——即喉嚨。
5. 小朋友,唱歌要用喉嚨,特別是要唱出響亮的高音必須仰起脖子:(指圖)看,它們仰著脖子,張著嘴在放聲歌唱,這就叫——(齊讀:引吭高歌。)
6. 映示插圖看,六隻丹頂鶴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各自讀第三句的後半句。
交流:(1) 六隻丹頂鶴都在天上飛。
(2) 它們飛的姿態怎樣?(展翅飛翔,很美!)
7. 各自讀第三句。(該句比較長,有3個分句組成,逐一顯映3個半句。)
(1) 先看第1個分句,丹頂鶴在什麼地方做什麼?(讀顯映部分)丹頂鶴在地上引吭高歌。
(2) 看第2個分句,丹頂鶴在什麼地方做什麼?(讀顯映部分):在天上展翅飛翔。
(3) 看這兩個分句,告訴我們丹頂鶴在不同地點做不同動作,書上是怎麼把兩個分句連起來的?(找關鍵詞:不論……還是……)把兩個分句連起來讀。
(4) 再映示插圖。看,丹頂鶴在地上引吭高歌時姿態美不美?美!在天上展翅飛翔時姿勢漂亮不漂亮?漂亮!這就是說丹頂鶴不論在地上高歌,還是在天上飛翔,都一樣顯得那麼優美、漂亮,(顯映最後分句)哪個詞語更能突出顯示它的優美姿態呢?(齊讀:高雅。)
8. 完整映示第三句。指導朗讀:範讀、跟讀、各自讀。
9. 過渡:丹頂鶴的體形、高歌、飛翔都顯得那麼優美高雅,所以逗人喜愛。小朋友,不僅人們喜愛它,(教師隨即神秘地指向天上)連天上的“誰”也喜愛它,怎樣喜愛的?讀第四句就知道!
10. 小朋友,連天上的神仙都喜愛它,所以,文本的課題突出講了怎樣的丹頂鶴?(美麗的丹頂鶴)
【評析】課文第2~3自然段都有連詞、轉折詞,特別是第3自然段的第3句,句子長,詞語多,還有關聯詞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兩個重點段中的難點,學生難以理解,如何突破呢?1. 筆者充分運用文本插圖,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觀察,或查字典或看演示,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在此基礎上連詞成句,逐一指導朗讀,讀通、讀順、讀懂。2. 兩個重點段的講讀都圍繞課題的關鍵詞進行,突出丹頂鶴亮麗的外形美,修長的體形美,以“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優美姿態更顯示了它的高雅。最終水到渠成,解讀了課題,重點突出了丹頂鶴的美麗。
四、 指導書寫
1. “卻”
(1) 學生自學偏旁名稱和筆順。
(2) 指導:左右結構,左邊“去”字,右邊“卩”的起筆“”要在“去”字第一筆略低一些,最後一筆寫成懸針豎,收筆要低於“去”字,整個“卻”的間架結構要寫成左高右低。
(3) 範寫,描紅。
2. “引”
(1) 指導:左邊的“弓”字要寫得瘦長些——“橫短豎長”,右邊一筆寫成垂露豎,與左邊的“弓”寫不要離得太近,也不要離得過寬,整個間架結構要齊頭齊腳。
(2) 範寫、描紅。
3. “傳”
(1) 指導: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的“專”第3筆是豎折撇“ㄣ”,最後一筆是“、”。不能把第3、4兩筆寫成一筆“ㄅ”。
(2) 範寫、描紅。
【評析】指導書寫是落實“雙基”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要教學生把字寫好,更要寫美。教生字的書寫重在間架結構的指導,不同的字看不同的結構特點,類似”“卻”這樣左右結構的字,教學生必須掌握“左高右低”的結構規律,這樣,字形就美了。教“引”字,難點就在怎樣將獨體字的“弓”寫得瘦長些,要教會學生掌握筆形的變化規律,字形瘦長就得“橫短豎長”。“傳”字的書寫重點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各筆畫名稱的區別與書寫,如“ㄣ”≠“ㄅ”,所以“傳”右邊的“專”不能寫成3筆!
(作者單位:常熟市石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