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評析
課例展台
作者:王美卿
一、 初讀課文,直奔重點
1. 映示課文插圖,誰知道這是什麼鳥?(丹頂鶴)
2. 為什麼叫它“丹頂鶴”呢?書上有答案。請同學們先初讀課文,做三件事:
(1) 拚讀生字,讀準音,看清形。
(2) 把生字放到課文中去,讀通句子,讀順課文,想想生字、詞語什麼意思。
(3) 圖文對照,再讀課文,看有幾個自然段,聯係課題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主要講丹頂鶴什麼的?
3. 檢查初讀情況。
(1) 課題告訴我們課文講什麼鳥?(板書:丹頂鶴)哪個詞語突出告訴我們丹頂鶴是怎樣的?(板書:美麗的)所以讀課題時,“美麗的”要重讀,以突出它的美麗。(同步點紅:美麗的)
(2) 全文有4個自然段。哪兩個自然段主要突出講丹頂鶴的“美麗的”?(第2~3自然段)
(3) 今天的新課就學習第2~3兩個自然段,看看丹頂鶴是怎樣的美麗。
【評析】1. 低年級的課文預習宜放在第一教時的課內進行,花有限的時間訓練學生按要求做好三件事。日複一日,持之以恒,養成習慣,逐步學會自主預習的讀書方法。2. 初讀後,通過讀題、審題,抓關鍵詞、段,直接切入重點段的學習,突破按部就班的教學流程,改變課堂教學結構。長期訓練,學生熟能生巧、潛移默化,就能逐步領悟文章結構,最終有助於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 學習第2自然段
1. 映示第一句的前半句。齊讀: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小朋友,我們每個人都要穿衣服,丹頂鶴穿了一身怎樣的衣服?給你怎樣的感覺?(羽毛雪白雪白,幹淨、漂亮)
2. 映示第一句的後半句。看插圖,丹頂鶴身上還有哪些部分不是白的,那是什麼顏色呢?(脖子和翅膀邊兒是黑的)(指圖:翅膀邊兒是黑的,好像翅膀的白羽毛鑲了一條黑色的邊。)小朋友,前半句講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既然“一身”潔白的羽毛,怎麼後半句又講“脖子和翅膀邊兒”是“黑的”,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3. 小朋友, 編書的叔叔可有本事了。你們仔細讀一讀後半句,書上用了兩個字,既使前後顏色不矛盾,相反,“黑白”分明,使丹頂鶴的翅膀羽毛邊兒更具特色更加美麗,同時,又將前後兩個半句連起來成了一句話!
4. 完整映示第一句,分別理解“卻、而”兩個字。
(1) 前半句:一身潔白的羽毛,後半句: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哪個字有轉折的意思?(點紅:卻)(2) 編書的叔叔又用了哪個字,使前後兩個半句連起來,成了通順的一句話呢?(點紅:而)
(3) 指導朗讀:讀通讀順第一句。(範讀、跟讀、齊讀)
5. 第二句主要講丹頂鶴什麼部位的顏色?(頭頂)它頭頂的顏色有什麼特點?(鮮紅鮮紅的)
6. 頭頂鮮紅鮮紅的顏色像什麼呢?(教師演示:用半濕的糯米粉快速捏成“丹頂鶴的頭頂”,然後將一顆鮮紅的小玻璃球卡進“丹頂鶴的頭頂”裏,使小紅球一半深入“頭頂”內,一小半突出在外。)小朋友,老師“卡進”的演示動作用一個詞語表達,這就叫——(齊讀:嵌著。)
7. 這樣,丹頂鶴潔白的頭頂上好像嵌著一顆什麼?(齊讀: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
8. 上課開始,有小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這種鳥叫“丹頂鶴”?現在能用書上的句子來回答嗎?(齊讀第二句)
9. 通過看演示、讀句,“丹”什麼意思?——丹:紅色。怪不得人們都叫它——(齊:丹頂鶴。)
10. 齊讀第2自然段。
11. 小朋友,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邊兒有黑色的
鑲邊,頭頂上又有“紅寶石”的點綴,鮮紅鮮紅的,美嗎?太美了!所以文本的課題突出講了怎樣的丹頂鶴?(齊:美麗的丹頂鶴。)
三、 學習第3自然段
1. 第3自然段有幾句話?(4句)主要講什麼?
2. 小朋友,如果在動物園,丹頂鶴能招引很多遊客去圍觀,人見人愛,大家都很喜歡它,書上第一句哪個詞語表示的?(板書:逗人喜愛)那麼它有哪些特點逗人喜愛呢?(映示插圖)圖文對照,各自讀第二句。我們先來看它的體形有什麼特點。(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看,這高挑的身材,亭亭玉立,好像一位“修長”的舞蹈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