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誰最讀得更加隨心所欲一點!(再指名讀)
師:真想聽同學們就這樣讀讀,分別指生讀驚險、磅礴、隨心所欲部分,第一句齊讀。(齊——分)
(二)品讀第3~5自然段
名師新課
師:驚險、磅礴、不拘一格,這就是索溪峪山的“野”,來,讓我們繼續走進索溪峪,這回我們自由一點,第3~5自然段裏麵,你任選一段去讀。
■自主品讀,走進索溪峪的“野”。
選擇第3~5自然段中的一個段落,自主品讀:
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索溪峪的“野”。
結合相關語句,各自體會體會作者的表達智慧。
(自主讀,交流)
1. 水是野的。
生:“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一會兒……”我感覺到了索溪的野,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來寫。
師:發現作者的智慧了。好的,還有沒有補充的?
生:我從“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感受到“野”,既然說它是野孩子,它當然是很頑皮的,所以說,我覺得作者通過寫他的頑皮來說出索溪峪的“野”。
生:“這一路開過汽車,……平生沒走過這麼‘野’的路。”我從這裏麵的三個“著”中體會到,路很驚險。一般的城市裏麵的路,是沒有驚險的,我體會到了這個“路”的“野”及作者的心驚膽戰。
師:對呀,明明在寫水是野的,可剛才我們同學讀的是山路的野。
生:我認為作者用側麵烘托的手法寫出了水是非常野的,因為水攔了山路,所以汽車隻能從水上開過去。
師:我很讚成你的這種想法,但是,你說是“側麵烘托”不準確。這應該叫什麼?
生:反襯。
2. 野物是“野”性十足。
師:山上野物呢?
生:我從“當我們一行……慌忙逃走了。”體會到山上的小猴子十分的野,十分的頑皮,看到女同胞就爬到樹枝上撒尿了。
師:你看,猴子都爬到樹枝上撒尿了,我們上六年級了,應該知道這麼細致的地方,叫——細節描寫。
3. 我們也變得“野”了起來。
生:我從“年過花甲的老人,在石塊間蹦來跳去,溫習著兒時的功課”這句話中感受到人也是“野”的。因為他已經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還像小孩子那樣蹦來跳去,所以感覺遊人“野”了。
生:我說的是“城裏戴眼鏡的姑娘,一邊攀緣,一邊大嚼著煮熟的玉米棒。”這一句,城裏的姑娘一般都比較淑女,在索溪峪這樣的環境中,城裏的姑娘都變得這樣“野”了。
師:淑女也變“野”了,真奇怪!這麼多遊人,為何獨獨選了老人和姑娘來寫?小組內趕緊討論一下。(小組合作學習)
生:作者舉了兩個例子都是跟“野”相反的,他把兩個例子給180度大轉身。城裏的姑娘戴著眼鏡,一邊攀緣,一邊嘴裏大嚼著玉米棒。下麵寫了老人,我看到這樣一幅畫麵,白發的老人,他不走階梯,卻在旁邊的石塊間跳來跳去。
師:很反常,對吧?你看,跳來跳去,攀緣,用本段中的一個詞,其實就是——(生齊:返樸歸真。)作者所有的詞句,其實都瞄準著題目中的一個字,那就是——(生齊:野。)
(三) 寫法遷移。
1. 小結寫法。
師:(結合板書)寫山的時候,作者讓我們去——(生齊:想象。)寫水的時候,把山路哥哥捧出來幹什麼?(生齊:襯托。)寫野物、寫我們的時候,寫得特別的細,這叫什麼描寫?(生齊:細節描寫。)
2. 情景練寫。
師:索溪峪的一切都是“野”的。(配樂欣賞索溪峪的樹木、瀑布、雲霧)選一類景物練著寫寫。(學生練寫)
3. 展示點評。
師:很想聽聽同學們筆下的文字,誰來讀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寫作水平高的人,總能幫助別人修改的。所以她一讀完,我就看大家的反應。
生:(讀)“索溪穀的樹木是野的。大樹不再長在地上,它一蹦一跳地跑到山上去了,它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會兒伸長了手臂,把一旁的小山拉住;一會兒騎在山的頭頂上,像給山戴了一個頂綠帽子;一會兒把山緊緊抱住,不讓它逃走。”
生:我給她加一句“它是綠色的使者,它是索溪峪山的裝飾品。”
師:“綠色的使者”加進去很好。還有沒要幫忙的了?
生:我覺得可以把樹木比作一個頑皮的小男孩,爬在了大山爺爺的背上。
師:好一個“爬”字,更加形象了。你看,這就是會聽的孩子,還有沒有誰想讀了?
生:讀索溪峪的霧是野的。它飄飄揚揚,瀟瀟灑灑地走向了索溪峪,幫助了一切,使一切如仙境一般,在霞光的反射下,金光閃閃,火紅一片,讓人好似在夢境中遊蕩。這種美,是一種讓人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美,令人讚歎不絕。(學生鼓掌)
師:感覺同學們語文水平真的很高。
三、 叩擊文眼,體會作者心中的“野”
1. 回讀文題。
師:課文讀了,片段也寫了,現在我們再回到課題中來品品這個“野”字,說說你此刻對“野”字的體會。
生:這裏的“野”並非是指索溪峪的野性,而是指索
名師新課
溪峪十分接近自然,十分活潑。
師:很讚成你後半句。
生:索溪峪的野不是人工雕塑的,而是靠大自然雕塑的。
生:這篇文章是讓我們感覺重新回到了大自然,其實也是號召我們保護大自然。
師:用了一個“號召”,有點兒行政口吻,嗬嗬。
生:“野”是友善的語言,它讓我們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 拓展閱讀。
師:聽懂了,這裏不是野蠻。原文中有一段話,我們讀讀,會有更準確的體會。
出示:“桂林太秀了……是不能與索溪峪的山比美的。”——原文片段
師:再說說對“野”的體會。
生:我覺得大自然就是雕刻家,十分偉大。
生:其他的山都有人工痕跡,隻有索溪峪的山是大自然的手筆,我們要親近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不能再破壞大自然了。
師:我特別欣賞你說的“這是大自然的手筆”。
生:誰說索溪峪的野不如桂林秀,廬山的俊,泰山的尊呢,它是大自然的作品,我覺得它在我的心中是不能被替代的。
師:你剛才說的這段話完全替換原文的話,真是了不起啊!
3. 升華主題。
師:其實呀,索溪峪是野的,作者的心也變得——(生齊:野了。)於是他筆下的文字也都變得——(生齊:野了。)同樣的風景,不同的人看,感受會不一樣。
4. 布置作業。
師:薑老師今天帶來了著名作家峻青的一篇文章《難忘的索溪峪》,他有沒有寫索溪峪的“野”呢?大家課後讀讀就知道了。
【同行評析】
薑樹華是一位善於獨立思考的語文特級教師,每次細讀他的課堂實錄,都是一種享受,仿佛春風拂麵,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的課自然、曉暢、平易、得體,既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感,又有“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之歎。
《索溪峪的“野”》一課與薑樹華老師其他課一樣,是很語文的課,是姓“語”的課,這是薑樹華老師課堂教學的大宗旨。在他的課中,看不到旁逸斜出,看不到節外生枝,看不到“種別人的地,荒自家的田”,教學目標直指語文,旨在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的語文實踐,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