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成為兒童語文學習的原野
名師新課
作者:薑樹華 郭學萍
【教學實錄】
一、 學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
1. 揭示文題。
師: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生齊讀課題)
師:課題中有一個雙引號,能理解嗎?(出示雙引號的用法)
生:在這裏是特定稱謂或著重指出。
師:到底是特定稱謂,還是著重指出呢?
生:(齊)著重指出。
師:我們再讀課題,讓我們聽出這兒雙引號的存在,讀——(生齊讀課題)
2. 練習瀏覽。
師:讓我們走進索溪峪,誰來讀一讀學習要求。
■學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
1. 瀏覽課文,用“ ”畫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
2. 組內交流畫出的語句,並探究一下作者這樣行文的智慧。
(人人交流,注意傾聽,及時補充個人想法。)
3. 彙報交流。
師:好,我想聽聽同學們都畫了哪些句子。誰來讀一讀?(生彙報,讀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
師:像她一樣的舉手。不準確的完善一下,注意:從這些中心句裏你發現什麼了?
生:我發現了裏麵都有一個“野”字。
師:哦,他發現的是中心句中的中心——
生:詞。
生:它們分別寫了索溪峪事物的一個方麵。
師:都寫了哪些事物呢?
生:文中寫了山、水。(板書:山 水)
師:由山到水,這裏麵有沒有什麼變化?
生:從上到下。
生:從遠到近。
師:這個理解好,從遠一點的到近一點的,接著說。(板書:野物 行人)
師:你看,原來作者寫所看到的東西的時候,是有順序的——
生:越來越靠近自己了。
生:發現了他最後寫“我們也漸漸變得野了起來”,是為了突出寫山水的“野”,因為如果寫索溪峪不野,我們也不會變得“野”了起來。而我們正是被索溪峪的“野”感染了。
師:真會理解!這就是為什麼把“我們”放在最後寫,對不對?這個同學是寫作高手。
生:全文是總分。第一句是概括的,其餘四句是具體描寫景物的“野”的。
師:(出示全文濃縮版)照你的意思說,第一段話就
劉老師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在學生充分感悟的基礎上,揭示文章的寫作方法,並引導學生模仿文章寫法,寫一寫從大自然的一些事物中得到的啟示。更值得關注的是劉老師先讓學生用簡單的語言列一個提綱,然後展開習作。這樣,既讓學生在課堂上習得了列提綱的方法,又讓學生在寫作實踐的過程中,掌握了說理文寫作的基本方法;既說清了道理,又紮紮實實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了把“語文課”上成了“語文”的課。
(劉芹,連雲港師專二附小教師,陳紅名師工作室成員,連雲港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陳紅,連雲港師專一附小教育集團副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港城陳紅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生:中心句。
師:那二三四五段就是分著寫的,對吧?(生總分讀)
二、 品讀詞句,體驗索溪峪的“野”
(一)品讀第2自然段。
1. 品讀交流。
師:走,去感受山的野。
■品讀詞句,感受“山是‘野’的”
1. 默讀第2自然段一分鍾,用“ ”
畫出概括山“野”的句子。
2. 組內讀讀畫出的句子,看看有沒有新發現。
(提示:每一處詞語、標點、句式都包含著作
者的智慧喲!)
師:好,注意,請拿起筆,瞄準第2段,時間隻有一分鍾。開始!(學生練習默讀)
師:時間到,是不是感覺很倉促?默讀啊,是要有一定速度的,一定要訓練自己。接下來就要組內交流,大家討論一下,到底要畫出哪些是概括寫的?(小組討論,教師指導)
師:好,這回同學們都畫哪些句子了?
生:我畫了“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生:我還畫了“這種美,是一種驚險的美。”“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這種美,是一種隨身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師:像她這畫劃的同學請舉手。沒畫全的完善一下。
師:讀讀這些句子,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這些文字也是總分的結構,“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是概括性地寫出了這山到底是怎麼美法的,而它後麵再分開來寫它到底是哪種美。
師:嗯,你提到了兩對概念,總與分,概括與具體,“驚險、磅礴、不拘一格”的景物能夠分開嗎?因此,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由概括到具體的寫法。(板書)
生:後麵三句都是“這種美……”開頭,我覺得有點排比。
師:不是有點,就是排比。獎勵你來讀,讀出排比的感覺。(生讀)
2. 讀出山“野”。
師:很有氣勢。這樣,接下來就選你最想讀的一部分去讀,想象著把這種“野”讀出來才是本領,自己練一練。隻選一個地方。(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師:很想聽同學們讀書的聲音。驚險的美,找兩個同學來讀。注意,其他同學仔細聽,朗讀水平越高的人,他總能夠聽得出,誰在哪個地方讀得特別的有畫麵感。他們一讀完,我就看大家的反應。(兩生讀)
生:我覺得男孩兒讀得比較好。因為他突出了磅礴的氣勢。
師:哪個地方讓你感覺到有畫麵出來了。
生:就是“什麼‘一線天’,什麼‘百丈峽’那邊。感覺很雄偉,好像就出現在眼前。
生:我感覺顧一龍讀得有抑揚頓挫,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有沒有看到什麼?
生:我從這個“搖搖晃晃”,他讀出來之後,就感覺這個巨石真的在我眼前搖來晃去。
師:是不是這種感覺?(出示搖晃感覺的山峰圖片)
生:我覺得顧一龍讀得“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從這句話中,他讓我感受到突然看到了在一個平地上斷壁懸崖直插雲天。
師:是不是這種感覺?(出示對應圖片)還有嗎?
生:我覺得這兩個人讀得都是抑揚頓挫,很有氣勢,恰到好處。
師:薑老師也感覺他們讀得都不錯,隻是男孩兒讀得更有畫麵感,因為你的朗讀能夠讓同學們看到那種驚險的畫麵,全出來了!所以大家才對你很讚賞。你再讀讀,讓我們感受一下那個畫麵。(男生讀)
師:咱班同學朗讀水平高哦!磅礴的美誰來讀?(生讀得很好,學生鼓掌)
師:別光顧給他鼓掌啊,我更喜歡大家說。
生:從他讀的“千峰萬刃綿亙蜿蜒”,我覺得眼前仿佛就是連綿起伏的山。
師:你真會聽了。
生:我覺得讀這段文字要聲音響亮,才能體現出這種磅礴。
師:他哪一句讀得氣勢磅礴?你試一下。
生: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綿亙蜿蜒。
師:嗯,他是有感覺的,磅礴的感覺出來了。同學們,他說的這種感覺,讓我們親自去體驗一下。(播放山峰動畫效果)
師:把剛才的體驗送進去,大家一起讀。(生齊讀)
師:書,就要這樣讀!誰再來讀讀隨心所欲的美?(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