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趣在品讀中生發

專家看課

作者:劉芹 陳紅

一、 談話導入,緊扣觀點。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滴水穿石的啟示》。(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了這是一篇說理文.說理文的特點就是先提出觀點,然後舉例論證,最後得出結論。那你們還記得作者提出的觀點是什麼嗎?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師:是呀,水滴之所以能滴穿石塊,是因為它鍥而不舍、日雕月琢,是因為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板書: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

師:課文中作者為了證明這個觀點,他又為我們例舉了哪些事例呢?

生: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雨水。

【點評】課堂伊始,談話導入,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讀書活動中。教師讓學生回顧舊知,找出文中作者的觀點,然後緊扣觀點,進行追問,從而產生本節課教學的主話題。

二、 品讀名人,感悟道理

師:對,那就讓我們放慢閱讀的腳步,一起走進這三則故事。請同學們對照學案自學第3自然段。

出示

這是一篇說理文。作者是怎樣通過三個名人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的?他又為什麼要例舉雨水的事例呢?

學法提示:

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用筆在課文中畫出體現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關鍵詞,並把自己的點滴感悟寫在書中的空白處,然後和小組內同學交流。

(學生自學、探究小組內交流,師在各小組間相機指導。小組交流,略)

【點評】學習過程是消化吸收產生新知的過程,它需要靜思,需要時間。如果學生讀書沒有充分思考,哪兒來的說出來的“精彩”呢?

師:下麵我們全班交流,首先說說你找到了哪些詞語,說說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大家要學會傾聽,有不同的意見等同學說完你再補充。我們先來看看李時珍的事例!

生:我從“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嚐藥草。”這句話中,感受到了李時珍為寫《本草綱目》堅持不懈的精神。

生:我還從“二十幾年”這個詞語中體會出李時珍有著目標專一的精神。

師:在這二十幾年中,他做了哪些事情呢?

生:他品嚐藥草,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從這些事情中我感受到李時珍走的路很長、很艱辛,也能感受到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我從“終於”看出他寫《本草綱目》很不容易,也看出他堅持不懈。

生:我從“從小立誌學醫”這裏體會到,李時珍從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醫學了。而且在這二十幾年中,正因為他一直都是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後才寫成《本草綱目》。

師:李時珍正是靠著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寫成了《本草綱目》。他在這二十幾年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可能遇到毒蛇、猛獸,可能挨饑受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師:那誰能把這種精神通過你的讀體現出來呢?(生讀)

師:同學們,這是一部怎樣的巨著呢?請看。(出示關於《本草綱目》的一係列數據)

師:通過這一串串的數字,你又能感受到什麼?

生: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真的很辛苦,每一種藥草都要自己親自品嚐,並且這本書被很多國家翻譯,可見有多麼大的影響。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李時珍與水滴之間有關係嗎?

生:我覺得他們有關係,因為他的言行表明有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師:李時珍的事例能證明作者提出的觀點嗎?

生:能。因為他們都有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師:那就讓我們再次深深地體會李時珍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吧!(生有感情地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