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初中生寫作教學中情感的培養(1 / 2)

淺談初中生寫作教學中情感的培養

寫作教學

作者:張蕾

劉勰在《文心雕龍》裏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見,情感是文章的生命。一篇缺少情感的文章,無論有多麼華麗的辭藻,巧妙的結構,都不能稱之為是一篇好文章。如何將情感教育滲透到作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體察真情,在作文中袒露升華真情,顯得尤為重要。

一、 以作文命題之趣,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葉聖陶先生說過:“隻有從兒童心底流出的命題,兒童才會以極大的興趣對待它。”要讓學生在作文中袒露真情,首先要令他們對作文的題目感興趣。因此,作文命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情實際和需要,符合學生的生活積累,新穎且有鮮明的色彩、飽滿的感情,才能激發其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初一快要結束時,我出了這樣一個題目:《 的初一》,讓同學們在橫線上自由填寫詞語,然後寫作。因為所寫的內容是學生所經曆的生活,於是寫起來格外順暢。一位同學在《百味交織的初一》中這樣寫道:“初一的生活就像打翻了百味瓶,酸裏透著甜,甜中帶著辣,辣中又交織著苦,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口是什麼味道。”另一位同學的題目是《充實的初一》:“初一的生活不充實嗎?時間總是滿滿的,讓我跑斷了腿,吃撐了胃,看花了眼;初一的充實雖然充滿忙碌,注滿苦痛,但又不乏歡笑。我要大聲讚美這充實的初一,我愛它。”作文中滿溢著濃濃的情感,將初一學生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淋漓盡致。

由此可見,真正能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動情的題目,能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創作激情,產生寫作衝動,在文章中真真切切地袒露真情。

二、 以閱讀教學之厚,陶冶學生性情

閱讀和寫作之間關係密切,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能促進學生產生寫作的靈感火花。我們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書籍的選擇,為他們介紹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世事滄桑,人生百態,讓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充分交融,加以心靈過濾之後,積澱出深沉而有內涵的文字。

例如,學生在老師介紹下讀了有關屈原的故事後,寫道:“你雖然孤傲,但並不孤獨。揮淚寫下的《離騷》,飽含著對國家的殷切希望和對奸臣的憤恨。有人說你太清高,但我明白,在你那雙看似哀愁的眼眸下,包含著對國家的熱愛!你哀而不傷。”小作者將自己置身於曆史的洪流中,與屈原對話,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頓悟出一個個性的屈原,對曆史人物進行了充滿感情的重新詮釋。

此外,我們的語文課本裏也有很多感情真摯的妙文。餘映潮老師說:“教材中,有一些課文是可以作為學生作文的範本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閱讀分析時,要進入角色,用課文之情去激發學生之情,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用完全敞開的心靈去閱讀,把閱讀學習的過程當成自己情感體驗的過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還可以采取觀看多媒體資料、聽錄音朗讀等方法,與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在命題寫作時,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手法反映相同的情感內容,這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魯迅的《雪》時,我著力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如粉、如沙”地旋轉飛騰的北國的雪,蘊含的強烈的個性色彩,結合全文,理解魯迅先生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堅韌鬥爭品格。課後讓學生自由擬題,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感受。一位學生的題目是《像朔方的雪一樣成長》,其中有這樣一段:“我似乎嗅到了朔方雪眉宇間堅韌的意誌,於是,我被感染了,我用鑿子、錘子堅韌地磨礪著學習這塊頑石的棱角,我要將它推下懸崖,得到絕美的曠穀的幽深。我的耳邊回響著不絕的嗒嗒聲,那是敲擊試卷的筆觸。我的成長是在時間中堅韌地奔跑,像精衛填海的堅韌。”小作者把自己的學習比作頑石,在朔方的雪堅韌的感染下,決心要“堅韌地成長”。他不僅讀懂了朔方雪的精神,而且將之與自己的實際聯係,情動於中,格外感人肺腑。

三、 用心情日記之新,撥動學生心弦

寫日記是練筆和積累素材的一種好方法,它容易觸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興趣,使學生袒露自己的心扉,充分抒發內心豐沛的情感,讓學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心情日記,顧名思義,是記錄自己心情的日記,是學生個體情感和體驗的表達,寫作時心靈處於完全自由、放鬆的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寬鬆、民主、和諧的氣氛,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學生在寫作心靈日記時,完全沒有題目、內容的束縛,氛圍寬鬆民主,學生的表達自由、真實,完全可以將自己內心的情感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去年暑假前,我給學生布置“心情日記”,每周兩篇。暑假結束後,隨手翻開一本看,紙上滿溢的都是真真實實的情感,毫無做作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