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活體驗激發習作熱情
寫作教學
作者:夏斌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所務,唯在啟發引導,使學生……執筆而自能合度。”“合度”就是符合習作表達的要求,真正達到“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標準。那麼,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習作引導呢?
一、 抓住生活細節,利於學生表露真言
感情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寫作的原動力,習作是作者情感噴發的產物。“情”的調動能把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有機地串聯起來,從而使寫作成為很容易的事,欣然動筆,水到渠成。
1. 在日記中發現學生的所“感”之情。日記一般記事簡單,篇幅短小,但它卻是學生情感的真實再現,隻要指導得法,讓學生重溫那段“情感”生活,學生就會詳細地把那份情感淋漓再現出來。每一次檢查日記,我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有時心情會隨之激動起來,有時也會隨之心酸起來。但在小學生的日記中,記述歡樂的遠比記述憂愁、痛苦的多得多。比如學生張方迪在12歲生日那天,她的爸爸、媽媽為她買了一台電腦,她興奮地一夜沒有睡好覺。我就抓住這點“感人”之處,讓她重新進行加工,聯係家庭生活變化,練習把日記擴寫成一篇《電腦作業》的習作。她在文中寫出了家庭經濟實力由弱到強,作業由手寫到電腦打印,字裏行間表達出了對家庭、對祖國的讚美之情。葉小惠的《繼父之愛》也是一篇從日記演化而來的佳作,飽含真情地寫出了繼父這一角色的“發展變化”以及自己對繼父由衷的褒揚。
2. 在“悄悄話信箱”中發現學生所“動”之情。在學生動情後,還應當進一步拓寬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處,最大限度地開掘學生的思想深度。自從班級設置了“悄悄話信箱”,很多學生開始注意用行動來分析自己,用語言來檢討自己,用暗示來批評他人。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習作水平在“小型練習”中逐日成熟起來。我也從中提取了部分優秀素材,讓學生習以成篇。比如莊素芬在信中向我傾訴:“張老師,自從媽媽被壞人殺害以後,您在學習、生活上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好感動。張老師,告訴您一個秘密,爸爸又為我找了位繼母。開始我真的接受不了,後來,因為一件小事,讓我改變了對繼母的看法……”我鼓勵她把這件感人的事寫出來。不久,她完成了一篇《繼母情懷》,寫出了繼母對自己的關心、照顧,寫出了自己對繼母感情的變化。後來她又告訴我,繼母看了她的“信”後,感動地哭
了。從此,母女感情越來越好。
以自己的視角從周圍世界中發現屬於自己的東西,然後,“隨心所欲”地寫下來,這才是寫作的本真。這就需要教師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留意學生的語言,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鼓勵學生敞開心扉,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說出真話,表露真情,做到“文中有我”。
二、 創設生活情境,利於學生傾吐真情
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管是見聞,是感受,還是想象,都可以寫,讓學生感到習作不難。三年級剛開始學習作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先自由說,然後把所說的話寫出來,告訴他們這就是習作,這樣學生就會對習作感興趣,也樂於去做。生活是習作無窮的源泉,但這源泉並不一定能噴湧而出,彙流成溪,如果有適當的引導,便可使文章“汩汩而成江河”。
1. 社會生活提高了學生的認識,他們想談談感受。小學生用獨特的眼光觀察著這日益發展、變化的社會,感受著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繁華世界,他們總是有一些非同常人的發現,這種發現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麵鏡子,很多學生寫出了一篇篇耐人尋味的習作。如李姣根據坐汽車回鄉下,在車上發現有人利用易拉罐騙取錢財被人識破的事,寫了一篇《騙子的下場》,結束語寫道:“我們生活在複雜社會中,騙子的花言再巧,終究會被機警的人們識破。如果沒有騙子,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