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心感悟文本,體現生活語文
1. 重感悟。備課是教師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後的創造性工作,它的前提條件是教師對文本的深入解讀。隻有教者充分把握了文本蘊含的思想、抓住了隱藏的語言訓練點,才能在課堂上行雲流水地將自己的感悟與學生的理解融為一體,達到師生的高度默契,文本的有效解讀。
2. 重預設。要有精彩的生成,首先要有精心的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很多優秀的教師在課堂上駕輕就熟、得心應手,生成資源看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勁,其實又何嚐不是潛心鑽研的結果!
3. 善留白。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矛盾,重要的一點是在預設時要給課堂留白。課堂上有疑問才有學生自主的學習,學生有疑問才有不斷的進步。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孔子遊春》,作者用詩一樣的語句歌頌大自然:“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
師: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什麼?
生:母親。
師:你能不能像作者一樣用美妙的比喻來誇誇大自然母親,讓文中的省略號具體化?
教師在預設時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充分地與文本對話。“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教師要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生,充分相信他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引導學生親曆閱讀過程,自主地走進文本語言的深處,“傾聽”文本的聲音,“觸摸”作者的心靈,在與文本的碰撞中迸射出創新的火花,這樣,教學才會有不斷的生成,學生才會有不斷的習得。
(二)把握課堂教學規律,體現活力語文
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隻有教師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堂生成,才能讓生命活力在課堂上真正有效地發揮。
1. 教師要勇於發現,善於發現。課堂的內容永遠是豐富多彩的,隻要教師是有心人,任何迸發出的火花都將是學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隻有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麵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2. 教師要積極點撥,善於點撥。語文課堂是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以情感為動力,因此是流動的、變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但情感不是說來就來,說有就有的,點撥,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3. 教師要激發爭議,善於爭議。有爭議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學生的閱讀感悟帶有個性化的特點,這些個性化的感悟往往能激起課堂的爭鳴,或引起課堂的共鳴。
(作者單位:鹽城市濱海縣八巨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