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五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診斷及反思(2 / 2)

1. 試題呈現。

(1) 書寫“心”字底時,下麵哪一項表述是不準確的。

A. 左中右三點連線呈一斜線;B. 臥鉤要自然圓轉;C. 臥鉤盡量寫寬寫扁,利於上下和諧搭配;D. 臥鉤出鉤要向字心。

(2)寫字綜合考評(包含在習作板塊中,依據習作卷麵書寫進行評價)

2. 編製說明。上述兩題,都指向寫字素養的檢測。第一題是填空題,該題主要是評價學生寫字能力,試題的考核點是五年級“練習2”“學寫毛筆字”中,關於心字底的教學內容。在心字底的書寫要領中,臥鉤的書寫技巧是重點,也是難點。第二題是寫字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習作的整體書寫狀況進行評價,這種評價要求從卷麵、行款、書寫水平等方麵綜合評定優、良、及格。

3. 學情分析。在關於心字底的書寫要領選項中,學生選擇A項的最多,這是因為學生基本是根據“心”字作為獨體字時的形態來判斷選項的,而在實際應用中,“心”做字底時,形態要發生變化,三個點就不再呈三角形,學生由於沒有掌握漢字部首變化的規律,所以不能正確進行辨析。本道題的合格率隻有22.3%,顯示學生在寫字應用能力方麵存在較大問題。在對學生寫字情況的全區綜合評定中,得分率是67.8%,除了四所學校超過均值以外,另外8所學校得分率都在70%以下,這樣的得分率所反映的寫字質量狀況偏低,學生寫字能力及寫字習慣亟待提升。

4. 問題診斷。從上述寫字的檢測診斷分析中,可以看出兩個方麵的問題:一是寫字教學指導落實不到位。作為小學五年級“練習2”所安排的一個重要部首,教師有必要在課內予以重點指導,讓學生懂得漢字部首的變化規律;二是學生缺少寫字的“雙基”,即基本知識與基本能力——對漢字基本筆畫、部首、結構等書寫要領的認識及細致觀察、對照和分析的能力;三是寫字習慣的缺失。學生在作業、考試等寫字實際應用當中,寫字習慣差,卷麵潦草,字跡淩亂,整體效果有待提高。

5. 改進策略。

(1)“歸納”中內化。小學階段,從基本筆畫到偏旁部首,從間架結構到布局謀篇,從正楷到行楷,都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這些基本要領就是漢字書寫的基本知識。寫字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掌握這些基本知識,提升寫字認識能力。小學要掌握的常用漢字雖然有2500個,但是組成漢字的基本筆畫隻有五個,即一(橫)、丨(豎)、丿(撇)、丶(點)、乛(橫鉤)。常用主部首也有201個。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這些筆畫、部首、間架結構方麵的基本知識,使學生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歸納”的過程,也是內化的過程。另外,教師要有目標意識,要能夠對寫字基本知識與能力進行係統規劃,對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認真分析小學階段的教材內容,將寫字教學的“雙基”(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科學劃分到每個學期。這樣一來,寫字教學就有了清晰的目標意識,日常教學和指導的重難點就明確了,這是做好“歸納”的前提。

(2)實踐中“演繹”。首先,無論是課文的生字書寫,還是單元練習的毛筆字指導,教師都要落實到位,學生才有了寫字的時間與空間。教師要借助課堂指導的時間,將小學不同學段的寫字素養滲透下去。其次,在課堂“10分鍾”寫字內容的安排上,教師不僅要重視生字的指導,還要樹立“提筆即是練字時”的觀念,課堂裏的一切“寫”的行為,都是在寫字,也都是在練字,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行為習慣。第三,教師還要鍛煉學生自主辨析字形,掌握漢字結構特點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寫字實踐中靈活運用,這是“演繹”的過程,也是舉一反三的能力。

(3)評價中激勵。寫字評價是落實寫字教學,推進學生寫字素養提升的重要保障。關注寫字評價,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一是寫字知識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對漢字的基本認識、寫字基本要領掌握等方麵的內容,可以融合在語文考試中,也可以單獨進行測試;二是寫字興趣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參與寫字的願望、興趣和積極性,這種評價主要由教師結合平時的觀察了解,來進行過程性評定;三是寫字習慣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寫字的“雙姿”、衛生習慣和書寫習慣等內容,此項評價也應該結合日常教學過程進行;四是寫字能力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寫字實際水平,許多學校進行的“寫字等級考評”也屬於此方麵的內容,通過頒發星級考核證書的形式,來評定和激勵學生的寫字行為,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