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診斷及反思
識字與寫字
作者:楊德鑄
一、 識字教學典型問題分析及改進策略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共有一類生字170個,一學期會聽寫這170個生字不難,但是學生是否真正從音、形、義三個方麵掌握了這些生字?為了了解五年級學生的識字情況,我們設計了一組試題,並通過全區的水平調研測試,搜集到了詳實的數據,具體如下:
1. 試題呈現。看拚音寫漢字
rèn nánɡ jǐn xié
堅( )不拔 ( )中之物 前程似( ) 同心( )力
tān ɡuàn pánɡ xié
( )生怕死 全神( )注 ( )然大物 扶老( )幼
rén jiānɡ
一視同( ) 萬壽無( )
2. 編製說明。此題中要求填寫的全是一類生字,但並不是課文中的固有詞彙,而是與生字相關聯的常用成語。由此可見,考查目標不僅是學生會寫上述生字,還包括生字在語文實踐中的應用能力。
3. 學情分析。全區十二所學校本題合格率高值是82%,低值是48%,全區均值是72%,有五所學校的達標率低於70%。數據顯示全區整體達標率較低,說明學生沒有熟練掌握這些生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運用。
4. 問題診斷。為了找到問題所在,我們調閱了上一年度的五年級學生學業水平發展檢測數據,其中的“看拚音寫漢字”項目所寫的詞語,都是課文中固有詞彙,合格率是92%。為什麼會下降這麼多?根據對題型的對照分析,顯示學生在課文具體詞彙語境中,能夠記住這些生字,但是缺乏必要的運用和擴展,所以一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學會的生字又變得陌生化,這便是缺乏在大量語言環境中靈活運用的原因了。
5. 改進策略。除了主動識字,記得牢靠之外,最好的辦法是在大量的語言環境中,推進學生的實踐應用,這種應用,要貫穿識字教學的全過程。具體實施策略:
(1)在新舊聯係中識字。“溫故而知新。”在識生字時,經常多與熟字進行聯係對照,一方麵可以降低新字的識別難度;另一方麵,可以對已經熟識的生字進行有效的複習,這是最為常用的方法。教師可以將這種方法直接傳授給學生,讓其形成識字習慣。比如,我們在布置學生預習時,就可以要求學生給每個生字尋找一個字形最接近的“老朋友”。
(2)在主動建構中識字。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主動識字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倡導學生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式去識字,這樣的做法,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並有助於調動其興趣,有助於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主動建構”生字的音形義。比如采用“對比識字法”“拓展識字法”“結構識字法”“生活應用識字法”等。
(3)在積累拓展中用字。漢字的最大難點就是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大量的同音字、形近字,極容易混淆學生的識記。所以,我們不能僅限於在文本中識字用字,還要考慮這些生字的擴展運用。比如,學生在《諾貝爾》一文中,掌握了“斯德哥爾摩”的“摩”字,那麼,在“觀摩、揣摩、摩托車、摩拳擦掌、摩肩接踵”等詞語中,學生能否適當運用?所以,教師需要根據階段識字需求,設計一些生字詞的拓展與積累練習,如辨析組詞,情境填詞,根據上下文寫詞語等,用以豐富學生的拓展應用。另外,研究性學習也是一條應用和鞏固識字的渠道。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一些“語言學習與拓展”的主題活動,比如,在學完《水》一文之後,教師就可以安排一次有關“水文化研究”的學習活動,組織學生搜集與“水”有關的詞語、成語、詩句,摘錄描寫“水”的精彩片段,進行周邊“水資源”的調查,撰寫有關“水資源”的調查報告等,學生在這樣的主題活動中識字寫字,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4)在課外閱讀中“化”字。“化”是內化融合之意,就是要把漢字的意義,融會貫通,成為學生語文素養的一部分。做好這一步,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課內外閱讀永遠是鞏固識字的最佳途徑。在閱讀中內化識字,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要將閱讀評價落實到位,通過針對性的閱讀評價,引導學生關注生字生詞,關注字詞在句子中的應用,激發學生關注語言,關注積累,主動識字。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開展諸如“美文誦讀”“閱讀摘抄”“交流質疑”“妙詞速遞”等方法,促進學生在閱讀時,對語言文字,對連字成詞、連詞成句等基本語言要素的關注。
二、 寫字教學典型問題分析及改進策略
在全區五年級學生語文學業水平調研測試中,一共安排了兩項與寫字相關聯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