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細作”備課,寫字指導高效
識字與寫字
作者:郭曉露
要實現低年級寫字指導的高效,我們提倡備課“精耕細作”。“精耕”,是指精心備課,依據教材特點,結合漢字書寫的規律集中指導,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做到講有側重;“細作”,則需要教師從兒童認知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在教學策略上追求講有規律,講有針對性。
一、 利用教材的編排序列,講有側重
1. 利用整個低年級教材的生字編排序列,確定年級訓練目標。在對蘇教版小語教材一二年級生字進行歸類和梳理之後,我們進行了分類彙總:
從這張彙總表中可以看出,在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獨體字大量出現在一年級上學期,這種編排遵循了以下原則:①盡量先安排高頻字和覆蓋率高的字,以利於鞏固識字和日後的讀寫實踐活動;②盡量先安排常見的偏旁部首及構字能力強的基本字,使之成為今後學習合體字的基礎;③盡量先安排筆畫較少且比較簡單的字,後安排筆畫較多且比較複雜的字。
利用這樣的編排序列,在一年級上學期,課堂寫字指導,應該特別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指導基本筆畫的規範正確書寫,掌握基本筆順規則。從蘇教版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教師就要慢慢地把側重點放到合體字的規範書寫上。因此,在蘇教版一年級上學期,基本筆畫練習既要循序漸進,又要嚴格要求,才能為學生以後的書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利用單元生字編排特點,確定單元訓練方案。教師要挖掘和利用教材生字編排的資源,第一步,應當梳理生字,提煉主題。以一下第一單元寫字訓練方案製定為例。經過梳理不難發現,這一單元的每一課都有上下結構的生字。
《識字1》春、芽、穀、梨、花、杏
《識字2》足、競、走、高
《識字3》筆、黑《識字4》奔、養
這樣,教師就可以基於單元整體,確定每一課寫字指導內容的側重點,製定訓練方案:
單元指導主題:學寫上下結構的字
《識字1》春、穀、杏;芽、花;梨(認識三種不同形式)
《識字2》足、走;競、高(重點學習中心對正)
《識字3》筆、黑(重點學習中宮收緊)
《識字4》奔、養(重點學習收和放)
這樣的寫字指導單元訓練方案,既有主題——學寫上下結構的字;又在每一課的寫字指導中,根據教學內容有所側重,逐步教給學生上下結構字的書寫要點:①中心對正;②中宮收緊;③收放平衡。
3. 利用一篇課文的生字編排內容,確定課時訓練重點。例如,對二上《小鷹學飛》一課的寫字指導,教師就在第一課時的寫字指導中,挑選出上下結構的生字,重點進行上下結構字的指導;而在第二課時的寫字指導中,教師則從剩下的生字中,選擇難寫的字,進行個別指導。再如,二下《沉香救母》這篇課文中,出現了“含、因、告、歎”四個帶有口字旁的字,教師可以在其中一個課時的寫字指導中,集中這四個字,專門指導口字旁的不同變化。像這樣利用教材編排的體係集中講解,由一個個講,變成了一串串講、一類類講,既可以提高寫字教學的效益,還能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自主觀察”的學習能力,有利於思維的發展。
二、 依據兒童的認知特點,講有規律
1. 利用形象言語,引起聯想記憶。動作演示、圖片對照、寫字口訣,都是力圖用最形象的方式,引起學生的聯想,從而理解和牢記漢字的特點。
動作演示。例如,教學反犬旁時,學生往往會把“豎彎鉤”這個筆畫寫得“彎腰駝背”,這時,教師隻需要側立講台,微微低頭,告訴學生“脖子彎,背不彎”,就讓學生一下子領悟了寫字要點。再如,教學左右結構的字,教師為了說明左收右放的書寫規律,往往會用挨在一起的兩個人來進行動作演示。
圖片對照。教學“個”字的時候,旁邊配上一把傘;教學“馬”字的時候,配上馬的圖片;教學“母”字,配上孕婦側立的圖片,就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字形的特點。
口訣指導。寫字口訣以其短小精煉、生動有趣、易學易記的優點,在低年級的寫字教學中廣受歡迎。教學“捺”畫的時候,一首富有童趣的口訣:“小平台,滑滑梯。頓一頓,到平地。”就將“捺”畫一波三折的變化,形象地表述出來;而“長橫在右不落地”“兩豎相遇右豎長”這種結體的規律,用口訣教學顯然簡單高效;一些複雜的字和難寫的筆畫,用口訣指導也極有針對性。如怎樣寫好“袋”這個字?“上也扁,下也扁,斜鉤向右伸一伸,撇捺舒展不落地。”“豎彎鉤”和“斜鉤”怎麼寫?“豎彎鉤,抱小球;斜鉤長長夠小球”,多麼精當地說出二者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