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狼尾巴溝裏的高科技(2 / 2)

科技產業與未來發展

兩排黑色金屬櫃整齊排列,櫃子裏麵是層層疊疊的小抽屜,它們就是“天河二號”的計算核心。“天河二號”的計算速度可達到1100萬億次/秒,是目前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在“天河二號”高性能雲計算機房重地裏,解說員的言語間滿是自豪:“這些全部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產品。”

“‘天河二號’高性能雲計算項目8台機櫃在今年4月底前將全部調試完畢,5月份即可正式投入運行。”呂梁市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郭寶對記者說。

偵查式、農用式、自毀式,無人機展示大廳內,一大排大小不一的無人機令記者嘖嘖驚歎;

20多公分見方、重量不到20公斤的像太陽能板的物體,竟然是一台衛星,叫做“微納衛星”;

能源互聯網可將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裝置、分布式能量儲存裝置和各種負載構成的新型電力網絡節點互聯起來,實現隨時調配、儲存和使用……

在研究院各展廳內,一項項高科技項目讓人眼花繚亂。據介紹,結合呂梁市和國防科大的優勢特色,研究院首批確立了高性能雲計算、微納衛星、無人係統和能源互聯網4個項目作為重點研發方向。

“我們的目標是將軍民融合院打造成山西的‘數穀’,甚至中國的‘數穀’。”郭寶介紹說,“天河二號”可以在公共服務、基礎研究、支持產業創新、智慧城市和電子政務等各個領域推廣應用,今年5月份投入運行後,首先將為呂梁市統計、住建衛生等十個政府部門提供數據服務,現在正在與山西3大電信運營商推進合作。未來的呂梁雲計算中心,將成為中西部具備重要戰略意義的高科技基礎設施,可充分滿足呂梁、山西甚至整個華北地區日益增長的高性能計算需求。

如今,微納衛星“呂梁一號、二號”目前已經完成組裝,正在擇機發射。衛星地麵接收站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設計並開工建設,在衛星發射前完成設備安裝,保證與衛星同步運行使用。微納衛星將為海運、導航、船舶管理提供數據支持。該項目一期、二期分別發射4顆衛星,遠期再發射8顆,形成16星組網星座方案。微納衛星及各類終端、配套件的研製與生產,可以帶動眾多高科技產業發展,形成從研製生產到應用服務的巨大產業鏈。未來呂梁將建成微納衛星研發基地、數據接收中心、全球船舶動態監視中心。

在無人機方麵,目前國防科大已經成功研製了無人機自主起降引導控製係統的原理樣機,具備晝夜起降能力。可以通過不同配置提供係列化產品,為大中小型無人機以及艦載無人機提供精確引導。

能源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理念構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的“廣域網”,它以大電網為主幹網,以微網為局域網,在對可再生能源“就地收集、就地儲存、就地使用”的基礎上實現能源的交換與共享,把一個集中式的、單向的電網,轉變成眾多消費者互動的能源互聯網。

此外,根據“一院帶三區”建設方案,依托軍民融合研究院,柳林縣的李家灣光電產業園、離石市無人係統產業園、嵐縣江川國威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在這些園區裏,呂梁將吸引上百家高新技術企業和上千人的高級人才和團隊。

(摘自《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