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狼尾巴溝裏的高科技(1 / 2)

狼尾巴溝裏的高科技

文明天涯

作者:王海濱

呂梁市區東約5公裏,三麵環山,一條溝蜿蜒向前,這條溝名叫狼尾巴溝。

3月28日,當記者走進溝裏的呂梁市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映入眼簾的卻是呂梁雲計算中心、無人機展示廳、飛控手培訓中心……隱藏在山溝裏的高科技與四周連綿的大山形成著鮮明的對比。

轉型渴求與“老區情結”

近幾年,依靠煤焦優勢,呂梁市迅速崛起,卻沒有倚著煤炭享清福,而是放眼長遠,立足轉型,與國防科大建起了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力圖將雲計算、微納衛星、無人機、能源互聯網等高科技項目引進呂梁,依靠經濟優勢創造科技優勢,為呂梁的長遠發展築基礎、打江山。

國防科大堪稱部隊的“清華”,一所國內的一流大學搞軍民融合、項目轉化落地,為什麼不選擇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選在中部山西又緣何不落地在省會太原,卻選擇在山區呂梁呢?

“這樣世界前沿的高科技項目在呂梁落地,緣於國防科大與呂梁市委、政府的思想火花的對撞。”呂梁軍分區政委、研究院黨委書記陸崇相介紹說:“過去國防工業與地方經濟是脫節的,黨的十八大從國家層麵提出了軍民融合戰略思想,國防科大一大批科研項目亟待轉化,開始尋找合適的地方。呂梁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曾經是陝甘寧邊區物資供應的大後方,戰爭年代就與部隊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再加上呂梁市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經濟基礎比較雄厚,轉型願望強烈,雙方意願不謀而合。”

在呂梁市委書記高衛東的積極爭取下,國防科技大學校長楊學軍院士積極響應,雙方反複磋商,最終決定展開軍民合作。2012年10月24日,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

創業環境“拉直青春的問號”

“高新技術能否在呂梁落地?高科技人才能到呂梁工作?高層次專家能來呂梁指導?”有了研究院,呂梁同樣麵臨著這些“能否拉直的問號”。

研究院的選址是原來的呂梁民兵訓練基地,院內所有的牆體都是“迷彩”色。在這裏,核心區辦公樓、雲計算中心、展示廳、宿舍、餐廳一應俱全,無人機研發、生產、培訓基地也正在緊張建設。

在這裏,記者見到了研究院的辦公室主任,28歲的夏韓卿。

這個曾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學士、碩士,在國防科大攻讀博士的年輕人,去年1月份來到了狼尾巴溝。

“你這樣的高材生怎麼會來到山西工作,而且還是在呂梁的山溝裏?”一年多來,曾在香港工作過兩年的小夏主任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話。但他卻不以為然:“是,與我在香港每月收入15000港幣相比,這個工資太低。但你不能看這個,我們研究院的發展空間很大。”

院長彭頃砡告訴記者,在呂梁市主要領導親自策劃和全力支持下,研究院的軟件硬件正在齊頭並進。正在興建的軍體訓練中心和待建的水上訓練中心,以及各種辦公、生活、文體活動設施的配套,都為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環境條件支持。如今,呂梁市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在編的70人中一半以上擁有博士、碩士學位。依托國防科大四個學院的專家教授和科研人員,研究院成立了由5位院士和7位著名專家教授組成的學術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