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黃庭堅好不容易才邀請蘇東坡到他家中做客,黃庭堅捧出很多新鮮水果待客。沒想到才坐下不久,仆人來報,說家中有急事,夫人請蘇東坡速回。
蘇東坡雖然感覺很難為情,但也隻好抱拳拱手起身告辭。黃庭堅看了看桌上的水果,眼珠一轉,吟了一句上聯:“幸早裏,且從容。”
蘇東坡聽完臉一紅,微笑著登上馬鞍,策馬揚鞭,邊走邊對出下聯:“奈這事,需當歸!”
黃庭堅在他身後鼓掌送行,高聲稱讚:“才子文思,實在令人佩服!”
黃庭堅所吟為諧音聯,“幸早裏”是杏、棗、李三種水果的諧音,“且從容”的“蓯蓉”是一味中藥。字麵理解是說,所幸時間還早,無需那麼匆忙吧。其實是譏笑蘇東坡聽到夫人召喚就那麼急迫地回家,多少有點“重色輕友”了吧!
不料蘇東坡的應對更為叫絕,他下聯的意思是:今天爽約實屬無可奈何,家有急事必須速回。對聯裏“奈這事”裏的“奈”是一種蘋果,“這”和“事”取的諧音對應“蔗”和“柿”,“奈這事”也是三種水果,蘋果、甘蔗、柿子。“需當歸”中的“當歸”也是一味中藥。和上聯真可謂天衣無縫,入情入理,無懈可擊。
曹植妙說“遠近”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他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思維敏捷,隨機應變能力很強。
一年的中秋晚上,曹操帶著家人出來賞月,看著有如圓盤般明亮的月亮,曹操心情舒暢之餘,就想考考曹植,便問道:“你說是月亮離我們近呢,還是外國離我們近呢?”曹植一聽,不假思索道:“當然是月亮了。”曹操不解,遂追問道:“何出此言?”曹植說:“我們一抬頭就可以看到月亮,可是我們抬頭卻看不到外國,可見月亮離我們近一些啊!”曹操聽了兒子的回答,不由得點頭稱是,心裏很是高興。
第二年,也是中秋節。這回來了幾個外國人拜見曹操,曹操想起去年問兒子的問題,就問了這些外國人。可是客人們一時眾說紛紜,有的說月亮近一些,有的說月亮遠一些,隻是都不能提供一個合理的理由。曹操為了在客人麵前顯示出自己兒子的聰明,就命人把曹植叫過來,依舊讓曹植回答這個問題。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曹植竟回答道:“外國近。”曹操一聽,不由得心一驚,擔心兒子給自己丟麵子,可現在也隻能皺起眉頭聽曹植說了。曹植卻解釋道:“月亮雖然我們可以看得到,卻不能與我們交流;外國雖然看不到,卻能夠與我們交流往來。”聽完曹植的解釋,不僅曹操眉開眼笑,就連外國人也誇讚曹植聰慧過人。
高士奇智回暗諷
高士奇是清康熙年間的一代名相。他在上書房做侍郎時,與吏部尚書索額圖和禦史明珠皆為同僚,三人經常在一起開玩笑。一日,他們一起外出辦差,正走在路上,突然有一條大狗從胡同躥出,然後跑遠。望著大狗漸漸遠去的身影,明珠故意問:“是狼是狗?”
索額圖立馬心領神會,隨後大笑著說:“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你得問江村大人。”
高士奇早已聽出二人是在用諧音暗罵自己,但又不好明著回擊,便故意裝作不露聲色地說道:“那是條狗。”
索額圖和明珠以為他根本就沒聽出話中的玄奧,便得意地打趣道:“何以見得?”
高士奇笑道:“狼、狗隻是外形相似,本質卻截然不同。區別主要有二,其一看它的尾巴,下垂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其二看它吃什麼,狼隻吃肉,狗卻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禦史吃屎)啊!。”
麵對同僚的暗諷,高士奇沒有迎頭還擊,因為那樣反而正中他們下懷。先假裝蒙在鼓裏,吊起對方的小得意,隨後話鋒一轉,隻寥寥數語,便於不露聲色中巧妙地回敬了他們。(本版內容綜合《光明日報》、《演講與口才》、《老友》、《特別文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