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代文人的急智“奇詩妙對”(1 / 2)

曆代文人的急智“奇詩妙對”

梅貽琦巧續“寶塔詩”

1939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夫婦和其他幾位清華大學出身的學者,應邀到吳文藻和冰心夫婦家裏做客。老朋友們見麵格外親熱,有說不完的話。

吳文藻是個“書呆子”,冰心當眾拿出了自己寫的一首打趣丈夫的寶塔詩,給梅貽琦看:

香丁

羽毛紗

樣樣都差

傻姑爺到家

說起真是笑話

教育原來在清華

冰心解釋說,這首詩有幾個小“典故”,都是吳文藻日常生活中鬧出的笑話。“馬”,是指一次冰心讓吳文藻上街給孩子買薩琪瑪。孩子小,不會說薩琪瑪,隻會說“馬”。吳文藻到了點心店後,忘了點心的名字,隻記得孩子平時管它叫“馬”,於是便說要買“馬。”“香丁”,是指那一天冰心在樹下欣賞丁香花,吳文藻從書房裏出來,隨口問:“這是什麼花?”冰心說:“丁香花。”吳文藻點點頭說:“啊,是香丁花啊!”“羽毛紗”,是指冰心讓吳文藻為父親買件雙絲葛的夾袍麵子,吳文藻到了布店,卻說不清要買什麼。店員隻好把電話打到冰心家裏,家裏才知道吳文藻又鬧出了笑話。冰心對父親說:“他真是個傻姑爺!”父親笑了,說:“這傻姑爺可不是我替你挑的!”冰心隻好認了。吳文藻是清華大學培養出來的,所以冰心戲謔其“教育原來在清華”。

梅貽琦知道這是冰心在開自己這個清華大學校長的玩笑,意思是說自己教育出吳文藻這樣的“書呆子”難辭其咎。於是,他借題發揮,笑著在寶塔詩的最後續寫了兩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書呆子怎配得交際花

在座清華大學出身的學者們看後,都笑得前仰後合。

令人歎服的“應變詩”

“龍”變“鳳”

“君主昨夜降金龍,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間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宮。”

這是一首流傳甚廣且人們所熟悉的一首“應變詩”。說是有一次明代大學士解縉陪明成祖朱棣遊禦花園。朱棣對解縉說:“你聽說宮中昨夜有生小孩兒這種大喜事嗎?那麼,你為這事做一首詩吧!”解縉遵命即吟了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龍”。皇帝馬上插進去說:“是女孩兒!”解縉聽了立即改口續句:“化作嫦娥下九重。”皇帝又出難題道:“那孩子已經死了!”解縉又轉口應道:“料是人間留不住。”皇帝緊接著又說:“已經投到水裏淹死啦!”解縉又脫口而出,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宮”。

這首詩因為一連“三變”解縉都作了快速的“回應”,十分難得。皇帝本來就是信口胡說,編出來的話題,而且這話題變幻莫測。好一個機智的解縉卻能隨機應變,湊出這樣一首詩來。

“紅”變“白”

“雞冠本是胭脂染,今日為何淺淡妝?隻為五更貪報曉,至今卻戴滿頭霜。”

這是解縉另一首“應變詩”。解縉才思敏捷,才華出眾,但為人驕傲。明成祖深愛其才而厭其傲。一天,明成祖到禦花園觀景,見滿園鮮紅的雞冠花中,獨有一株是白色的,覺得很稀奇,因此,就把它摘下藏在衣袖裏,想以此白色雞冠花治一治解縉的傲氣。明成祖走到翰林院,召集翰林學士們作雞冠花詩。解縉不假思索地就提筆寫了第一句“雞冠本是胭脂染。”明成祖看了問道:“雞冠花盡是紅的嗎?”解縉脫口應道:“是!”明成祖笑了笑,隨即把衣袖中的白色雞冠花拿出來,心想看你解縉怎麼寫下文,不料解縉卻不慌不忙地又寫出了第二句:“今日為何淺淡妝?”明成祖見未治住他,就緊追著問:“你說為何?”解縉毫不遲疑地寫出了最後兩句:“隻為五更貪報曉,至今卻戴滿頭霜。”明成祖禁不住連聲感歎:“妙!”

蘇軾“從容妙對”

宋代才子蘇東坡與王弗結婚幾個月後,才發現妻子居然才華蓋世。於是整日在家和夫人探討文學,吟詩對對,當然就和其他才子聚會少了,他的幾個好友不禁心生“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