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的一隻箱子
政府采購價格貴了10倍
閻敬銘在軍機處時,見內務府承辦皮箱百口,每口開銀六十兩,他就跟慈禧說:“政府搞采購,本來該是低價才對,為何搞一隻箱子要報銷那麼高的價?”慈禧便問:“這話怎麼說?”老閻說:“外間購買,每口至多不過六兩,今已十倍矣,則內務府浮冒之弊,可想而知。”“是嗎?是嗎?”太後搖頭曰:“真的是嗎?你沒騙我吧?恐無此便宜也。”
閻敬銘信誓旦旦地對慈禧說:“我說的是真的,騙誰也不敢騙老佛爺是不是?您不相信?還不相信?那我們就去試一試,看我用六兩銀子能不能買到同品牌同型號同質量的箱子來。”太後說:“好,既如此,爾試代我購買百口。”兩人拉了鉤,自然還有附加條款,規定了期限——“並予以半月之限”。
閻敬銘在偌大北京城竟買不到一口皮箱
哪裏要半月,半天就OK。閻敬銘與慈禧打了賭,不是轉身就走,而是繼續東扯西扯,扯得兩人都疲遝遝的了,閻敬銘才退了出來。稍事休息後,他喜滋滋東市買皮箱,興衝衝西市買皮箱,急忙忙南市買皮箱,憂忡忡北市買皮箱,偌大的北京市都跑遍了,從超市到供銷社,從地攤到百貨店,從國營商店到個體戶,整個北京城,皮箱都缺貨。
閻敬銘急得冒汗,半個月快到了,北京城是買不到了,去天津買吧,天津還便宜些。“閻無奈,隻得函令天津當道,派人選覓,克日解京。”順便說一句,閻敬銘在戶部當部長,財政部一把手啊,還兼任了軍機處大臣——首長機要秘書,他權力是有的,一個電話打去天津,天津哪有不買賬的?一口皮箱六兩,百口六百兩,不用戶部撥款,天津財政承擔,也不過是鳥大的事。閻敬銘不著急,在家裏靜候佳音。
閻敬銘等啊等,等了好幾天,天津那頭什麼消息都沒有,“已而寂然!”既不說有箱子,也不說沒箱子,連信都不回一封——閻敬銘有權力,比閻敬銘更有權力的發來了話,誰還把閻敬銘放眼裏?權力隻聽更高權力的。
腐敗亡了大清國
其實,實施箱子清廉工程的,都是那些內務府的腐敗原子(分子沒那麼大能量)。他們聽說閻敬銘要來查政府采購中的貓膩,立即動員,頃刻行動:“內務府公公吩咐,半月不準開張交易,如違,必將貨物打成齏粉!”看看,腐敗原子的動員能力多強,行動力多厲害啊,不就是閻敬銘跟慈禧多扯了一會兒嗎?就那麼一晌,整個北京城都被動員了起來。當全衙皆腐、全官皆腐、全國皆腐,那麼腐敗的動員力與行動力就無限大,至少會比反腐敗的力量更大,比反腐敗的聲勢更壯。
閻敬銘納悶得要死,內務府怎麼曉得他要去天津買皮箱的?“迨回寓,始知其親隨某,已得內務府銀一千兩,將信擱起,人則逃遁無蹤矣。”搞腐敗雖則囂張得很,到底搞的是地下工作,腐敗原子是搞地下工作的老手了,他們自然會在反貪局買通內線,在都察院安排潛伏人員;或者無須潛伏內線,那裏本一樣貨色,你腐我腐大家都腐,惺惺相惜,腐腐相護,縱使出了清廉另類,共同對付,爛也容易。到了最後,不是貪官向清官低頭,而是清官得向貪官磕頭。
大清國的腐敗原子為了證明大清國上安下順,弊絕風清,禁毀皮箱市場,禁止商民吃飯,算什麼事?那是可忽略不計的,不過是一隻皮箱嘛。為使腐敗通行天下,暢通無阻,哪怕是搞爛市場經濟,搞得人民吃不上飯,甚或大清國萬裏江山倒塌,都不會在其考量範圍之內。(摘自《雜文報》劉誠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