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於如何更好地利用推動基礎社會技術的進步所作的思考
經過我們的調研,並通過對調研的總結,數據的分析,針對目前社會上大學生發明專利所出現的一係列問題,提出了以下建議和意見:
(一)教育體製改革,加強監管製度
政府應重視規範大學生專利管理體製,健全學術評價、教育評價體係。將教育與學術放在首要位置,同時保障評價體係的公正性與客觀性。相關部門要加強執法力度,也可建立專門的部門對大學生專利發明進行監管。杜絕以盈利為目的的相關機構的出現,防止大學生無用專利的泛濫。
(二)社會企業加強聯係校園,適當資金援助
企業要走入大學,建立交流平台,促進大學生對社會對企業的了解,防止大學生專利脫離社會。在大學生進行創新性研究時,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建立相應的獎項基金,為大學生創新提供經濟上的資助,[3]保證專利能夠最大程度的應用於社會。
(三)社會媒體營造良好氛圍,落實監督作用
社會媒體應多刊登相關的資料文章以及實例,為大學生進行專利發明提供知識來源,營造出良好的學術氛圍。同時要發揮其社會監督作用,監督社會上的專利中介代理機構,監督大學生專利的真實性。進而促進大學生提高其專利的技術水平。
(四)完善相關製度,提供相關政策支持
完善評優評獎製度,加強對專利真實性和價值型的考察。杜絕花瓶專利現象的出現,還原學術的真實性。幫助大學生了解專利發明的流程以及專利法的相關知識,提高法律意識[4]。同時,學校也可組織相應的專業講座,讓學生真正了解專利發明,開展豐富的活動,營造良好的創新性學術氛圍。
(五)加強學校老師的指導水平,擴大科技創新指導團隊
加強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指導,減少課業負擔,老師可以適當多布置一些引導性的課題,增強學生的創造性。也可以通過老師帶好一批學生,並由這批學生帶動更多的學生。
(六)培養學生自身興趣,加強社會交流接觸
首先應加強專利意識,通過主流媒體了解專利的相關知識,培養自身對專利的興趣,而不是為了名利進行專利發明。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培養自己的實踐創新意識。此外更應該主動走出學校,與社會接觸,才能了解社會的發展進程,從社會需求結合自身興趣確立目標。
五、結束語
任何一個專利成果,都會有它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新發明的成果當然也不會例外。這些新誕生的想法與事物中往往會隱藏著巨大的潛在價值等待我們去挖掘。我們不要輕易去否定我們自身的創造成果。隻要留心,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值得我們創新與改進的地方,最終我們會發現“創新中國”並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參考文獻:
[1]陳黃祥.論大學生參與發明和申請專利.大眾科技.2008年第1期
[2]陳翔.重視大學生專利工作促進創新性人才成長.知識產權.2009年第6期
[3]於正河.21世紀理工科高校專利權保護與發展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0,(2):9-17
[4]葉其家.重視對大學生進行專利教育[J].高校圖書館工作,1998,(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