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2 / 2)

如小學語文《趙州橋》一課,讓學生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怎樣理解趙州橋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時,運用多媒體,通過動畫的形式把普通橋和趙州橋發大水時的不同情況展現在學生麵前,讓學生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四個小橋洞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適時放映文字投影片:“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衝壞,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最後引導學生小結:趙州橋非常雄偉,十分堅固,不愧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趙州橋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自然而然地被學生所理解,至此突破了重點、難點。

三、應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活動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產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多媒體就是運用多種傳遞信息的載體和與現代教法的最佳結合,能貯存大量的信息資料。將多媒體應用於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需要及時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形成衝擊力,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學生的各種感官,[2]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語文能力,包括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聽說讀寫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等。

如《蛇與莊稼》是一篇通過邏輯關係來揭示事物之間聯係規律的邏輯性很強的文章,其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理清蛇與莊稼之間的因果關係。課文第一段主要寫蛇與莊稼之間的複雜聯係,這種複雜聯係實際上是一種複雜的因果關係。教學時,運用生動、有趣、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形象巧妙地、有層次、有次序地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從而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

又如《隻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比較生動、知識性較強的科普說明文。在教學時,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美好、地球對人類的慷慨奉獻,對地球母親的親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播放一段極具視覺震撼力的錄像,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讓學生從中了解人類麵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汙染,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確保教學目標更好的實現,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全麵提高,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高蔚峰.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策略[J].教育科學,2011(2).

[2]梁海英.小學語文教學使用多媒體技術好處多[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