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1 / 2)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論叢

作者:謝輝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根據需要,適時、合理、恰當地應用於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從而全麵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1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深入,多媒體已經廣泛應用於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對小學語文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勢下,如何運用多媒體手段,全麵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已成為每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應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一方麵,興趣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另一方麵,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教學實踐進一步證明,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而多媒體通過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並舉,從不同角度、以各種方式不斷地對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刺激,全方位地調動小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讓學生眼、口、手、腦等感官並用,使學生能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使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代詩歌,詩人常常把自己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外在的特定的客觀景物之中,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來表達和抒發。由於小學生知識麵窄,認知能力非常有限,加上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有相當大的距離,他們對詩中所描繪的景物、詩人所表達的思想境界不甚了解、難以想象,這樣就形成了學習障礙。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詩中那些生硬的文字描寫以及客觀的景物所表現出的環境背景等用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圖畫或者動畫短片形式通過一種動態的模式表現出來,消除了學生的學習障礙,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感覺器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古詩教學效果。

又如教學《春天》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春天五彩繽紛、姹紫嫣紅的景色有聲有色、真實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麵前。這樣,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被春天美麗的景色所迷住,進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加輕鬆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

二、應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學習的最大障礙就是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必要情境創設或形象思維幫助的缺乏又造成了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障礙。每節教學都有自身的重點難點,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已成為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重點關注的話題。而多媒體在綜合處理和控製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麵具有卓越的能力,可擺脫時空的限製,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變小學語文中比較抽象的、學生不常見的內容為直觀、具體生動的內容,變枯燥乏味、複雜難學的內容為生動、簡單易學的內容,化靜態的內容為動態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這些獨特功能,加上自己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就能幫助學生克服理解思考、語言表達等方麵的實際困難,大大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易於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順利解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