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充分結合幼兒時期的特殊性和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性
幼兒時期是家庭生活到學校生活的一個過渡時段,是培養自主能力和生活習慣的一個很重要的過渡時段,身體和心理都是一個需要大人密切關注的方麵。隨著新課標,新觀念,新學法的提出,以推動素質教育為目的,促進孩子的身體和心理一起共同健康發展,並促進幼兒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向著良性方向發展。可以播放基本的科普知識,或者自我保護知識,能提高孩子們基本認識對錯的能力,促進思維的開闊和提升,提高孩子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宣傳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想和科學的方法。通過信息技術的指引和利用,讓孩子們像科學家們一樣去愛好探討新知識和新生活,培養孩子們探索和發現的本領,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飛翔在思維的藍天中。
三、信息技術也有弊端
因為知識的寬泛,有時候老師們會忽略這些孩子們的接受能力,讓信息技術的手段成為灌輸幼兒的工具。老師們要注意讓幼兒們學段時間,休息段時間,有一個回味和吸收的過程。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老師們或許會過度關注這些設備的運用或者創新,也很容易忽略學生方麵的情感交流,讓教學成了單純的展示而後陳列。
在教學和陪伴幼兒的過程中,因為這是個特殊的年齡段,小孩子們的思想或者情緒的關注,必須特別注意,要“以人為本”,堅持讓孩子們學的快樂,並且思想健康。有時候信息技術也有些不良,不健康的信息,導致孩子們過早地知道了一些黃色,有害的方麵,我們應該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讓他們接受適合他們年齡的事物和知識。
四、總結
教育部在2001年曾經發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麵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麵的發展。可以看出,科學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麵,通過信息技術來引導孩子們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以後的學習做準備。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同時也是國家的未來,人們常把孩子比喻為祖國的未來,初升的太陽,當然,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我們的共同嗬護和培養。既然我們有了不錯的條件,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教會我們的孩子更多的知識,也要激發他們不斷向上的能力。我們要避免信息技術壞的影響,使孩子們受到健康有益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全國統編的中等幼兒師範學校教材.幼兒教育學[J].教育學的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
[2]袁衍喜編著的.幼兒園活動教程[J].幼兒的活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
[3]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刊物.幼兒教育[J].幼兒教育的概念,1990—1998.
[4]張人傑.大教育學[J].教育的作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
[5]顧明遠.教育大辭典(1)[J].教育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