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落實十八大精神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1 / 2)

落實十八大精神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交流平台

作者:王東營

【摘 要】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在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明確指出了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促進農業增收。在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的過程中,貧困落後地區如何通過特色產業的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拓展農業功能範圍,進一步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成為當前農村發展的一個新課題。黃崗柳編特色優勢產業以自己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產品,引導消費者的消費取向,對擴大內需、擴大消費需求、擴大國內市場規模,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按照十八大報告要求加快柳編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去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黃崗柳編 特色產業 思路

黃崗鎮位於千裏淮河第一座蓄洪庫—蒙窪蓄洪庫邊緣,鎮域麵積66平方公裏,下轄14個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境內溝河縱橫,地勢低窪,人多地少,洪澇災害頻繁。如何實現全鎮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曆屆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和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本人多年來從事柳編生產加工,見證了該鎮依托柳編特色產業不斷加快發展的整個曆程,認為培育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是貧困鄉鎮科學發展、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發展優勢

多年來,黃崗鎮牢牢抓住地方柳編資源優勢,堅持趨利避害,突出發展柳編特色產業,取得了顯著效果。2012年全鎮柳編產業實現總產值15億元,出口8000萬美元。

1、知名度高

黃崗柳編生產曆史悠久,以黃崗鎮為中心的阜南縣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柳編之鄉”、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杞柳之鄉”,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擴權強鎮試點鎮、產業集群專業鎮、科技示範鎮,是全省柳編特色產業示範鎮、安徽省柳編文化產業基地,擁有“黃崗柳編”、“阜南柳編”兩大商標品牌。

2、原料豐富

黃崗地處蒙窪分洪道邊緣,全鎮杞柳種植麵積8萬畝,柳條皮薄、柔韌、潔白、實心、著色力強,是生產柳編製品的上乘原料。

3、隊伍龐大

全鎮共有編織人員10萬人,加工企業70家,其中24家具有自主進出口權,有5家被評審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依托柳編協會,形成了公司聯係經紀人,經紀人聯係編織戶的產業經營鏈條。

4、技術精湛

黃崗的“經編”、“立編”、“野生紅藤編”和“意編”技術全國一流,能生產銷售柳編、草編、木編、藤編、混編等工藝品20大係列、4000多個品種,遠銷西歐、北美及港澳台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柳編技藝被認定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效益明顯

柳編屬於勞動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特色產業,對於促進農民增收,增加財政收入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種植一畝杞柳收入可達2000元,把杞柳脫皮加工成柳編工藝品收入可達8000元左右;一個編織戶年編織收入1萬元左右。

5、後勁十足

為進一步加快特色產業發展,黃崗鎮建設了柳編文化產業園,總規劃2.75平方公裏,經省國土資源廳批準建設用地443畝,目前產業園內2.9公裏道路全部竣工,路燈、綠化和副路整修工作全部完成,初步實現“五通一平”,累計入園企業38家,預計2013年全鎮柳編實現總產值16億元以上,出口創彙9000萬美元,財政稅收3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