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眾輿論視角下的寧波PX事件(2 / 3)

在構建舞台形象的分工上,官方媒體和坊間傳言所起的作用可謂南轅北轍。據媒體報道,“寧波早在2003年就有一個65萬噸的PX項目,2007年,位於化工區的LG甬興化工廠發生過400噸丙烯腈泄漏”⑥,而這些都被官方刻意低調了處理,不少民眾渾然不知,以致於鎮江PX項目消息一經傳出便群情激憤。媒體是公眾了解世界、逼近真相的窗口,也是公眾監督公權、維護自身利益的傳聲筒。由於受到現行體製的束縛,公眾不僅不能逼近新聞的真相,有時甚至於無法觸及新聞的事實。“我們應當首先指出那些妨礙他們接近事實真相的主要因素,它們就是人為的審查製度,社會交往受到的限製,每天能夠用以關注公共事務的時間比較匱乏,由於不得不壓縮成簡短的消息而對事件造成的歪曲報道,用瑣細的語彙表現複雜世界所麵臨的困難,以及最後,麵對那些似乎威脅人們既定生活方式的事實真相時所產生的憂慮”⑦,這些外部壓力縱然是一個因素,但內在職業操守的退位也不能視而不見。 “在所有具有支配力的因素中,最讓人難以著墨、最有普遍性的就是創造並維護成見庫的那些因素。我們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麼模樣。我們在親身經曆之前就可以對絕大多數事務進行想象”⑧。“根據鎮海疾控中心製作的圖表,癌症死亡率呈直線上升。在南洪村和海塘村,幾乎每個村民都可以說出自己的鄰居、親戚、家人得了癌症的例子”⑨。同時當地不少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鼻炎咽炎,土地、河水也因為周邊化工廠的建立而慢慢變質,這些因素都加深了村民對於PX項目在當地上馬的恐懼。“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是先理解後定義,而是先定義後理解。置身於龐雜喧囂的外部世界,我們一眼就能認出早已為我們定義好的自己文化,而我們也傾向於按照我們的文化所給定的、我們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⑩,網上曾謠傳,“據新聞報道,一家印度的工廠曾經發生過爆炸事件,導致20多人死亡,因此必須修建在100公裏以外的地方”⑾,這條消息後被證實經過篡改,但還是被當地公眾拿來作為問責政府的理由之一。從這個意義上,成見的存在使我們傾向於接受符合、鞏固我們成見的信息。

公眾的不滿情緒從態度過渡到行為,建立在支離破碎半真半假舞台形象上的反應是真實而又具有破壞性的。“22日,灣塘等村近200名村民集體到區政府上訪,後被勸退。26日晚上5點多民眾聚集在鎮海甬江隧道口, 27日上午千人聚集在海曙天一廣場、鎮海甬江隧道附近, 28日下午,集會人群一度達到5000人左右。最後事件以寧波市政府‘堅決不上PX項目’而告一段落。”⑿“在集會過程中,網上不斷瘋傳有群眾被警察打死,甚至有網友貼出照片給死難者獻花圈。”⒀大多數人都沒有親眼目睹發生的這些“血淋淋”的事件,但卻願意相信這些謠傳是真實可信的。 “偶然的事實、創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為真,這三種因素便會產生一種虛假的現實,導致人們作出激烈的本能反應。顯而易見,在某些情況下,人們會像對待現實那樣對虛擬的東西作出有力的反應,而在許多場合,他們還會製造這種虛構的東西並作出反應。”⒁到此,由充滿成見的舞台形象建構起來的形象反應也開始半真半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