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籍的起源、發展及流變探析(3 / 3)

四、現代技術下書籍的變遷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書籍的生產提高了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書籍很快進入快速消費品時代。在現代電子技術的衝擊下,傳統圖書出版和閱讀方式正在麵臨諸多的挑戰。

1、書籍進入消費品時代

書籍大量普及對人類閱讀和文明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書籍在18—19世紀的西方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18世紀末,“閱讀的狂熱”成為精神世界的主流,“讀書革命”促成了讀書人口的爆發式增長。19世紀以來,書籍作為消費品已經進入市民階層,由於書籍的大量流通,歐洲的書業分化成出版社和書店,少數作者和大量讀者開始分離。而法國革命中的“大眾的民國化”進程,更使得書籍由理性的文化財產轉變成了感覺上的消費品。③而後,隨著一係列新技術的發展,書籍生產進入一個新紀元。具備閱讀能力的人越來越多,商人們開始出版銷售針對大眾讀者的平裝書。在古代中國,書籍采用手工雕版印刷或木刻活字印刷製作,紙張柔軟,采用線式裝訂。在機器印刷出現後,機器鉛印取代了傳統的手工印刷,也促進了造紙材料的變革,紙張取代了原來的軟紙,而且實行雙麵印製,采取膠訂。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書籍成為流水線上的產品,產量顯著增加,成本降低。書籍還出現了平裝和精裝等裝幀形式,滿足了人們對書籍的不同需求。

2、新媒體時代書籍的數字化發展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書籍卻越來越淪為“舊媒介”,很多的古舊書籍已經成為稀有的收藏品,如北京的琉璃廠和上海的棋盤街是當時中國舊書業的集中代表地。人們的閱讀也開始進入“快速消費品時代”。20世紀80年代,電子書悄然來臨,給書籍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網絡媒體時代,電子書已經開始進行商業化運作。數字書籍成為出版領域的新產品,擁有廣闊的前景。電子書籍以海量存儲、攜帶便利、更新迅捷等特點著稱,成為人們閱讀的新型載體。出版物呈多樣化發展,傳統的書籍受到很大的衝擊,新技術帶來新變革,如在數字化技術的推動下下,數字化圖書館走進人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大量縮微的複製品組成了龐大的信息共享平台。

結語

作為書寫符號的文字,作為書籍載體的紙張,作為複製技術的印刷術,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這些都是書籍發展曆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書籍在人類的智慧積累和開拓創新中不斷改變著麵貌,直至今日,各種形式的數字電子產品擺在麵前。於是,在新奇和讚歎新技術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適時回望來時的路,看看人類史如何一步步用智慧源泉澆灌的技術之花開出的累累碩果。鑒古知今,在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同時,對於文化和文明的傳承,仍然是我們不變的宗旨。於是,不論新技術代替舊技術,舊媒介是否滅亡,技術帶給我們的是文化、文明的傳承載體,任何新技術發明都是以服務人類為核心,我們在充分利用技術帶來的生存、生活上便利的同時,更應該一以貫之地推進人類文明向更高遠進化、發展。

參考文獻

①③吳簡易:《書籍的曆史》,希望出版社,2008:23、135

②[法]費夫賀、馬爾坦著,李鴻誌譯:《印刷書的誕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249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2011級編輯出版專業學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