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讓秘書拿來一張大地圖,將地圖掛到了背後的牆上。
“我們的火車已經比較成熟了,現在正在往南方修,以後肯定要往北方修,但是大家注意到沒有,如果我們從南京修到揚州,最大的麻煩是什麼?是長江,再往北修,還有黃河。這隻是我們國內最大的兩條河,其他小一點的河流不計其數,是不是遇到大河咱們就不修了?那肯定不行!”
眾人眼光都看著地圖,心裏都明白羅劍話的意思,也在腦子想像著南北變通途是什麼樣的情景。
“可能大家都想到了,這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在長江上設計建造一座大橋。可能有人會說,修路建橋這是工匠的事,關我們研究所什麼事?如果隻在一條小河上修一座石橋,可能不關大家的事,但要在長江修一座橋可就太關你們的事了。宋老,你來說說?”
羅劍笑著同宋應星招呼道。
“你們這些小子都聽著,大都督說的這個橋可沒你們想的那麼簡單。第一,火車能從上麵過。第二,船隻還能從橋下走。第三,橋上除了能走行人,象大都督他們那樣的猛士車也能從上麵走。”
宋應星的話讓大家開始沉思起來,看來在長江修一座橋並非易事。
羅劍給大家提出這麼一個課題是有考慮的,長江、黃河作為中國的母親河,雖然養育滋潤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但也將南北的交通阻隔了開來,以後的經濟想要持續發展,解決這個問題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長江上修建大橋所涉及的學科之多,技術應用之廣泛,一旦設計建造成功,不僅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作用,也必將推進科學技術向前提高一大步,這就是羅劍和宋應星、劉為民商量的用課題來牽引科技進步。
繼續提出幾個課題之後,羅劍就離開了研究所,從明天開始,劉為民將和宋應星他們就將針對這些課題進行研究如何分組,如何統合力量,有些課題還可以繼續細化,可以將他們交到南京國立大學,讓在校的大學生們一起研究。
雖說南京政府財政窘迫,羅劍這些天都在為此發愁,但柳蘭這段時間卻是賺得盆滿缽滿,她的自行車廠經過一段時間試賣之後,現在已經開始走上南京街頭,羅劍在坐著馬車上下班的時候,不時就有一輛自行車從馬車旁邊駛過。
“柳蘭,你賺那麼多的錢幹嘛?咱們十輩子都花不完了。”羅劍有些為柳蘭拚命賺錢感到不解。
“興華,你呀,你覺得錢多了?我覺得還差得遠呢。你忘了咱們要建大學的事了?我都想好了,咱們在南京建一所大學,名字就叫‘劍蘭大學’,在北京建一所大學,名字就叫‘蘭劍大學’。”柳蘭笑著說道。
“‘劍蘭’、‘蘭劍’?我說柳蘭,你能不能不要這麼俗氣啊?”羅劍笑得差點把飯都噴了。
“不準笑!就這麼定了,這個誰也不能給我做主!”柳蘭蠻橫地說道。
老太太在旁邊一邊看著小兩口拌嘴,一邊給小羅霆喂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讓姥姥喂了。”柳蘭衝兒子說道。
“姥姥,我自己能吃,不用你喂了。”羅霆奶聲奶氣地說道。小羅霆今年已經一歲半了,這孩子說話早,早在半年前就能喊爸爸媽媽,跟老太太關係最好,祖孫兩人幾乎形影不離。
“興華,我覺得閨女起的名字好,等過了幾百年,誰還記得羅劍和柳蘭啊,但隻要這學堂還在,那些學生娃進了學堂就會說,這是我閨女建的學堂呢。”老太太笑眯眯地說道。
“大都督、夫人,小的也覺得這名字起得好。”站在旁邊的張成也跟上來湊趣說道。
羅劍和柳蘭一直要求張成坐下來跟他們一起吃飯,但張成打死都不肯,羅劍和柳蘭無奈之下,也隻能隨他。
“張成,我都說過多少次了?你不是什麼小的,你要自己看重自己,沒有人會瞧不起你!”柳蘭十分不滿地看了一眼張成。
說說笑笑吃過了晚飯,老太太帶著羅霆去背詩詞去了,羅劍和柳蘭來到後花園納涼。
“興華,這段日子我總是心神不定,那個該死的智能軟件沒出現吧?你是不是要回去了?”柳蘭挽著羅劍的胳膊,悠悠說道。
“要回去也是一起回去,你就不回去了?”羅劍這段時間根本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今天見柳蘭提起來,隨口說道。
“我就知道你還想回去,霆兒在這兒出生,他是屬於這兒的,他不能走,我也不能走,再說我們把霆兒帶走了,讓老太太還活不活?”柳蘭痛苦地說道。
柳蘭提起的話題太過沉重,羅劍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隻能沉默著。
“興華,我們再要一個孩子吧?霆兒太寂寞了。”柳蘭把臉貼在羅劍的胳膊上,輕輕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