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克服思維惰性,精心選用素材(3 / 3)

一考生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成功,但正如切開這珍貴的鑽石,隻擁有經驗技術並不足夠。我認為,要想成功,就得如老切割師所言,具備三點,即經驗技術、勇氣與拋開雜念。

一重奏,廣泛涉獵,潛心鑽研,習得豐富的知識和技巧。

正如常言道“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宋濂“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仍堅持讀書,才有了豐富的知識,成為了大學士;李時珍遍尋百草,十年一日潛心鑽研,才著出聞名世界的《本草綱目》;單腳鋼琴家劉煒同樣經曆了數年艱苦的訓練,才有了如今驚世的演奏技藝。可見,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刻苦學習知識,潛心鑽研,以提升自身經驗、技術。打鐵還得自身硬。過硬的技術,才能為成功奠基。

素材亮點1 :三個素材連用,排比修辭鋪陳而出,集約轟炸,很顯然,增強了論證的力量。該考生深知論據是為論證服務的,所以,要剪裁得當,陳述簡明,要言不煩。借助論據,分析問題,說理透徹,很是難得。

二重奏,果敢前行,敢做敢拚,擁有一顆勇敢的心。

機遇對於懦弱者是深淵,對於勇敢者是天梯;機遇對於懦弱者是固步自封,對於勇敢者是大步前行。倘若馬化騰沒有勇氣,他又怎能在創業初期,選擇投身看似無人問津的即時通訊軟件領域,並從此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倘若鄧小平沒有勇氣,他又怎會在內憂外患之時堅決叫停革命而投身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並使中國騰飛?倘若小米公司沒有勇氣,又怎麼會有其投身低端市場,一舉創下手機行業效益冠軍的奇跡?所以,擁有勇氣,拋開束縛雙腳的鎖鏈,才可走向成功。

素材亮點2 :又是三個素材組合而出!這三個素材的閃光點在選材新穎,富有時代氣息。不要老是拿屈原司馬遷、陶淵明這些古人說事,陳舊俗濫,毫無新意。多聯係生活,多聯係當前社會,多關注社會熱點,拿來,為我所用。素材,也需要源頭活水。

三重奏,拋開雜念,讓自己得一份純粹前行的動力。

歌德說:“人,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確實,往往阻礙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正是其自身過多的雜念與顧慮。為什麼眾多隱士中,隻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獨冠天下,被人尊為隱士楷模?為什麼石油大王哈默可以在無人看好的荒地開機鑽井?又為什麼克林斯頓總能踢入點球而保持紀錄?我想正是因為他們心無雜念,他們並不過多考慮自己能否成功,而是不懼失敗,一心前行。

素材亮點3:又是三個素材的組合!三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選用3個論據,全文9個論據。論據豐富、充實,古今中外兼顧,分類連貫而出,各自為其分論點服務,多而不亂。

可見,習得知識,擁有勇氣,拋開雜念,正如一部恢弘交響樂的三個樂章一般,層層切合。隻有當具備這三個要素時,才可奏響那通往成功的頌歌。所以,讓我們牢記這三點,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楊帆起航。

【教師評點】

這是一篇典範的考場優秀作文。題意理解到位,立意準確精當。全文借用器樂演奏術語,以清晰的三點領起全篇內容。更難得的是,該考生還理清了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有條不紊地層層展開,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而每一個要點又分別選用了三個論據,全文共運用9個材料展開論述,既有經典素材,又有富有時代氣息的新材料,論據豐富、充實,卻又各自為其分論點服務,多而不亂,排比修辭鋪陳而出,要言不煩,簡明有力,說理透徹,實在難得。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