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心感受四季交織的音海沉浮(1 / 2)

用心感受四季交織的音海沉浮

音樂書屋

作者:周丹

Baumkuchen,是一個非常難念的德語單詞,它的意思是“年輪蛋糕”。因為這種蛋糕橫斷切開時會呈現出層層的金色環圈,如樹幹上記錄一歲一華的年輪,故得“年輪”之名。又因年輪蛋糕的製作工藝極其複雜,故被譽為“蛋糕之王”。通常,熱愛音樂的德國人隻有在聖誕節、婚禮等隆重歡慶的場合才會將它擺上餐桌。而由金建民先生編著、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的這套《音樂年輪》,為廣大音樂愛好者和研究者呈上了異常精彩豐盛、美妙絕倫的音樂饕餮盛宴。這套鴻篇巨製的編撰過程之複雜和準確,絲毫不亞於製作一塊年輪蛋糕。

當我拿到《音樂年輪》這套書的時候,首先被吸引的是它漂亮的裝幀和獨特的編排方式。而當我翻開它,靜心細細閱讀和品味時,輒深感其豐富和厚重。這套係列叢書由《春》《夏》《秋》《冬》以及《今日音樂家》五冊組成,以十二個月份為序,詳盡羅列記錄了一年中的每一天在中外音樂史上發生的事件,包括音樂家生卒、作品首演、音樂廳和歌劇院開幕、樂器發明等,每一天還以年譜的形式詳細介紹一位或數位“今天大師”,以生動的文字介紹一件或數件“今天大事”,可謂包羅萬象,精彩絕倫。

作者金建民先生是我一直以來深深景仰的著名音樂學者,1979年從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室畢業後留校任教,曆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95年金老師調入上海有線電視台音樂頻道,曆任編導、監製、副總監、副主編、上海電視台藝術人文頻道總編室主任、一級編輯。此書的編撰曆經作者十年的堅守和數千日的耕耘,其間翻閱和搜索了海量的工具書、音樂家傳記、書稿、報刊雜誌和網絡資料。經作者的辛勤努力,日積月累,編年成輪,去蕪存菁,去偽存真,方編成此書。書中內容詳盡,言而有據,力求準確,為廣大音樂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檢索方式。

此書的一大特點是以時間為脈絡,以“季節”為分野,來挖掘和記載音樂史上的一係列人物和事件。中華民族曆來注重季節的感受,並發展出“天人合一”的觀念。季節感是我們豐盈四溢的感受中的一項,四季輪回、草木榮枯的季節物象激發了人的感觸和體悟,對季節變化的敏銳感受和深刻體驗,使主體情感與客觀物象交融,以季節為直接描寫對象,融入人的性情,以至於傷春悲秋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主題。

詩經楚辭、漢賦樂府、唐詩宋詞,千言萬語,萬葉千聲,無不仿佛是為季節謳歌,為四季吟詠。春天百花綻放的田野,要配上一點歌聲才好;夏天驕陽似火的窗外,要傳來陣陣蟬鳴倒愈顯寂靜;秋天寂寥清冷的夜晚,看得見月亮的高樓上要有人吹笛子,遙遙地傳來才有味道;冬天平靜的湖麵上,要有一葉孤舟,上坐一個披著蓑笠悠閑垂釣的老翁。總之,到什麼季節,就做什麼,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中國傳統的民歌,也秉承著這種傳統,歌裏必然有春花秋月,夏風冬雪。

這種季節感是自然時序與人類生存的高度相關性累積沉澱之後,自然而然進入人文世界的產物。古今中西,概莫能外,音樂領域亦是如此。通讀此書,對音樂人物和事件的四季分野也漸漸熟稔起來。

【春】

“姹紫嫣紅三春暉,賞心悅目百事興。”

《音樂年輪》春之卷,墨綠的封麵上一位英俊少年倚在發滿嫩芽的樹下,用一根單簧管吹奏著一曲春之序曲。在這個充滿希望和生機的季節裏,維瓦爾第、亨德爾、巴赫、海頓、莫紮特、羅西尼、門德爾鬆、肖邦、穆索爾斯基、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拉威爾、聶耳、黃自等中西方音樂大師降臨世間。海頓的《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莫紮特的歌劇《女人心》、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瓦格納的歌劇《漂泊的荷蘭人》、門德爾鬆的《仲夏夜之夢》、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比才的歌劇《卡門》、聖-桑的交響詩《死之舞》、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格什溫的鋼琴與樂隊作品《藍色狂想曲》、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五交響曲》等作品在這個季節首演,無不洋溢著春天般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