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心感受四季交織的音海沉浮(2 / 2)

【夏】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音樂年輪》夏之卷,鮮紅的封麵上一位美麗少女正在熱情地彈奏著琉特琴。在這個充滿熱情的季節裏,舒曼、瓦格納、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斯特拉文斯基、冼星海誕生了。巴赫的清唱劇《馬太受難曲》、海頓的《第一百零四交響曲》、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英雄”》和《第九交響曲“合唱”》、韋伯的歌劇《魔彈射手》、門德爾鬆的《第四交響曲“意大利”》、瓦格納的歌劇《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約翰·施特勞斯的歌劇《蝙蝠》、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布魯克納的《第九交響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何占豪和陳鋼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也在這個炎熱的季節裏給熱情的觀眾們帶來歡樂和喜悅。

【秋】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音樂年輪》秋之卷,金黃的封麵上一位妙齡少女端坐在鋼琴前,安靜地彈奏一曲奏鳴曲。在這個收獲的季節裏,格魯克、布魯克納、德沃夏克、馬勒、勳伯格、格什溫、肖斯塔科維奇相繼誕生。莫紮特的歌劇《後宮誘逃》、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瓦格納的歌劇《帕西法爾》《羅恩格林》《萊茵的黃金》、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馬勒的《千人交響曲》、吳祖強和杜鳴心等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作品第一次隆重上演,並收獲了觀眾們的掌聲和好評。

【冬】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音樂年輪》冬之卷,湛藍的封麵上一位可愛的小女孩倚在一幅油畫下,寂寞地彈奏著她的琴。在這個嚴寒冷峻的季節裏誕生的音樂家有:貝多芬、韋伯、柏遼茲、李斯特、威爾第、聖-桑、比才、普契尼、西貝柳斯等。莫紮特的歌劇《唐璜》、貝多芬的歌劇《菲岱裏奧》、《第五交響曲“命運”》、舒伯特的《第八交響曲“未完成”》、斯美塔那的交響詩《我的祖國》、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德彪西的交響素描《大海》、馬勒的交響曲《大地之歌》等作品首演,無不透露出冬天憂鬱而悲壯的氣息。

最後,在翻閱此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從此書《春》《夏》《秋》《冬》每冊的篇幅來看,《夏》一冊凡376頁,《秋》一冊凡335頁,《冬》一冊凡385頁,唯獨《春》一冊的篇幅一躍突破400頁的大關,達到404頁之多,遠多於其餘三冊。由此觀之,春天是孕育希望和生命的季節,同時也是激發音樂家激情和靈感,孕育音樂和旋律的美好時節,這恐怕並非巧合吧。

在這個惠風和暢的美好春日裏,讓我們翻開這部《音樂年輪》,用心感受四季流年交織的音海沉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