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對抗霧霾
音樂漫話
作者:英吹思汀
一覺醒來,你又“望見”了窗外的PM2.5。它總是神秘地無可阻擋地降臨。
你已經記不清,這是它今年第幾次大範圍從天而降了。每次它一來,渾身都帶著一種陰鷙渾厚的霸氣。對於它,廟堂內外,朝野上下,一片無可奈何。它能輕取京津冀,它能攻陷東三省,它能突破蘇浙滬防線,深入到兩湖和巴蜀的大後方,所到之處,茫茫渺渺,儀器爆表,披靡無爭,江河為之灰暗,日月為之迷惘。
曆史上它曾經屠倫敦,踐巴黎,攻洛杉磯,今又肆虐我領土,真是令人頭痛。它不憚世間的一切威懾和執法手段,它沒法被屏蔽、被遏製、被封殺。就算人們想無視它、不承認它、不接受它都不可能。最最氣人的是,對於它甚至連官方的指示精神都不怎麼起作用。沒人知道它具體是怎麼來的,據環保部門稱,它主要來自路上私家車輛增多,勞動人民蹲在馬路邊抽煙,再加上大麵積焚燒秸稈,持續燃放煙花爆竹,普通人家做飯燒火、蒸饅頭、煎烙餅、烤蛋糕……總之,它是屬於每個人的錯。它是漢娜·阿倫特所說的“平庸之惡”。
據說發達的英國倫敦摘去霧都帽子用了半個世紀,更發達的美國洛杉磯治理光化學煙霧用了幾十年,而超英趕美的中國還需要繼續發展GDP,所以隨著已經消耗世界一半以上煤炭和鋼鐵產量繼續攀升、工業的發展以及經常利用工業廢渣做建築材料的房地產的發展,不要指望在自己甚至孩子的有生之年看到霧霾絕跡。所以如果想出門,你隻能默默地戴上防PM2.5口罩,並告誡自己,對霧霾的抱怨,對現實的不滿,都是因為你的內心不夠平和,你的修養不夠深入,你的靈魂不夠開闊。
為了讓你的靈魂更加開闊,西方古典音樂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心靈抗霾。
為什麼不是別的音樂呢?因為西方古典音樂殺出於中世紀濃重黑夜的刀光劍影中,從誕生之日起,就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時時閃爍著科學理性的光芒,是心靈抗霾的最佳精神致幻劑。通過接下來古典音樂作品對抗霧霾辦法的具體解析,你會明白,麵對PM2.5,光調侃是沒有用的,也是不負責任的,有時要有科學和理性的自救方法。
根據空氣質量和PM2.5的濃度不同,需要選擇的曲目也有所不同。
0 - 50
一級(優)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汙染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推薦曲目:海頓《創世記》
如果你遇到了PM2.5濃度低於50的空氣,要在盡量大口呼吸的同時讚美造物主的大能。站在陽台上,把海頓的《創世記》音量放到最大,在磅礴的管弦樂與高亢的人聲交織的輝煌樂章中,裸著身子,讓身體肌膚充分享受冷空氣浴,接觸大自然健康的氣息。隨著那段著名的合唱與三重唱《The Lord is Great》莊嚴有力的節奏,把呼吸調穩調勻,壓縮小腹,將氣由口中快速吐出。憋住氣,千萬不可吸氣,憋氣堅持到這段重唱結束後,在近乎窒息的眩暈感中,深深吸入空氣。
此刻氣溶膠微塵顆粒極低,大量靜電荷能被有效振動,把音箱的音量調到最大的目的,就是激發空氣中的物理共振,因為有科學證據表明亨德爾和海頓的宗教清唱劇中和聲頻率能有效改善大氣臭氧層的物理成分,使強紫外線和其他有益粒子射線能夠隨著深呼吸進入體內紅血細胞。不要理會鄰居的抗議。如果你是男的,把自己想象成亞當,如果你是女的,就把自己想象成夏娃,在舒緩的男低音詠歎調《現在是天堂》(Now Heaven)和小提琴的合奏中虔誠地將赤裸的身體放鬆,一次次地長時間憋氣,然後深呼吸。總之,需要較多氣息時都應該用腹式呼吸,腦海中要閃現過“偉大”“感動”“神聖”等字眼,在陽台上來回走動,步伐要精確、自豪、輕盈,側身踮腳遙望,無數星星閃爍在穹窿。
51 -100
二級(良)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汙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推薦曲目:斯卡拉蒂《鋼琴奏鳴曲》
此時PM2.5濃度仍低於100,雖然已經出現微量顆粒,這種空氣還是在全國除了新疆南部、西藏高原和大興安嶺等少數地區外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畜無害,可盡情大口呼吸。所以盡量多出門,站在路邊戴耳機聽斯卡拉蒂的奏鳴曲,如K.427和K.455,同時搖擺身體,不要在意路人的目光。
斯卡拉蒂鋼琴奏鳴曲的特點是技巧嫻熟,音符顆粒清晰,快速跑動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三連音和十六分音符的音響能夠刺激你的聽覺皮下神經,對你走路、慢跑甚至做體操時的呼吸調節都大有幫助。讓充滿跳動的音階運行和如夢如幻的顫音技巧充溢你的身心,抬起頭望著湛藍湛藍的天,張開嘴讓空氣自動竄入肺部。特別要訓練自己的敏銳判斷力,從大量功能和聲中鑒別出斯卡拉蒂表現力最強烈的“短倚音和弦”,同時結合肢體的靈活運動,讓自己的身體線條不論胖瘦,都要盡量展現出娟秀的洛可可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