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典音樂對抗霧霾(2 / 3)

101-150

三級(輕度汙染)

易感人群症狀有輕度加劇,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症狀

兒童、老年人及心髒病、呼吸係統疾病患者應減少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煉

推薦曲目:肖邦《“雨滴”前奏曲》

當PM2.5升到100以上的範圍,你就聞到了全國人民都熟悉的味道。無論在北京還是在上海,這種空氣模式讓大多數人已經習以為常,但如果你是從國外回來的海歸,你是不是已經感到喉嚨發緊,咳不出來又咽不下去,甚至還懷疑自己感冒了?No,其實你什麼病都沒有,隻是你的呼吸係統太“小資”了。為了調整你的身體狀態,此時要聽肖邦來保持好優雅的心態。

你要穿上正裝,灑上香水,手上捧著Hermes水杯,兩眼含淚,靜靜站在你在北京或上海高檔住宅的窗戶邊,仰脖看著灰蒙蒙的天。向上45°的臉上呈現淡淡的憂傷,在《“雨滴”前奏曲》那個從朦朧雨中傳來的單調重複的固定音中,讓自己的情緒隨著低聲部緩緩行進的旋律也微微起伏變化。

此時你的呼吸和心跳一定要伴隨著單調的節奏呈現“滴答、滴答”的起伏,輕輕憋住氣,再輕輕吐氣,PM2.5會變得不再令人喉嚨不暢;相反,它在抒情的旋律裏更像是大自然裏的氤氳霧氣,朦朧而惆悵,帶著少男少女之初戀味道,進入你的肺尖,鑽入你的大腦,在那個反複的單音中,在你的心靈中催生出浪漫的色彩和幻想的意境,讓你漂泊的思緒穿梭於時空,一半明媚、一半憂傷,成片、成片的香樟樹,在對某個人思念的盡頭恣意盛放……

151-200

四級(中度汙染)

進一步加劇易感人群症狀,可能對健康人群心髒、呼吸係統有影響

兒童、老年人及心髒病、呼吸係統疾病患者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煉,一般人群適量減少戶外運動

推薦曲目: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當PM2.5超過150,已經是中度汙染,霾夾霧,霧含霾,空氣油然有喝麵湯之感,覺得喉嚨裏有些剮蹭和粘稠。此時不要再聽肖邦,否則初戀的感覺會被記憶銷毀。

那該怎麼辦?聽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吧,解決了心態,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該作品從始至終充滿了人民群眾式的正能量和曆史使命感,在有力、雄渾的和弦與旋律進行中,你內心的神聖感和自豪感也會被提升。PM2.5數值算什麼,高點好啊,夏天防暑,擋紫外線,瞬間涼快了,冬天配合燒煤在城市上空形成軍事價值極高的厚黑雲層,能防禦敵國衛星偵測和激光武器。因為PM2.5在形成帶金屬微粒空氣粉塵的基礎上,空氣中電子電流做功會導致軔致輻射與契倫科夫輻射,其電勢尖峰h波在真空中會激發出處於虛態、以孤立子波包形態存在的“磁單極子”磁流體,這是敵國做夢也想不到的一種物質。

從哲學高度來說,《英雄交響曲》對付150到200區間的PM2.5也綽綽有餘。交響曲末樂章的賦格與奔放劇烈的舞曲交相輝映,高潮過後進入一個平靜柔美的樂段,緊接著是最後一組長長的充滿懸念和疑問的和弦。和弦的進行小心翼翼,最後豁然開朗,仿佛在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很像是在PM2.5中行走,遠遠望去,隻是迷茫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當你鼓起勇氣,放下憂懼和懷疑,堅定地向前進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點,最後必能披荊斬棘,大刀闊斧,如長江大河,浩浩蕩蕩地以徹底光明的勝利而告終。在這種崇高戰鬥精神的感召下,你可以就近召集親朋好友或同事一起戰勝PM2.5,比如集體站在樓頂仰天吹氣,因為PM2.5大部分可以被風吹往高空稀釋。當然還有個更妙的辦法,大家一起對著東麵吹氣,爭取把PM2.5往東吹,既環保又愛國,還沒成本。

201-300

五級(重度汙染)

心髒病和肺病患者症狀顯著加劇,運動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現症狀

兒童、老年人及心髒病、肺病患者應停留在室內,停止戶外運動,一般人群減少戶外運動

推薦曲目:馬勒《大地之歌》

當PM2.5超過200,就像整天沒上網,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這種焦慮與晦澀的情緒,和始終充斥黑暗氣息的馬勒作品非常相似。嚴峻甚至殘忍的鼓角和囈語般斷斷續續的弦樂交織糾纏,然後愁雲慘淡的主題動機像蹩腳小調一樣毫無生氣地流動,在這種悲情戲劇性的交響樂中,你能體會到一種把苦難升華成藝術的力量,冷靜超然地看著那PM2.5如春日裏飄零的殘花紛紛翩翩,如秋風中枯敗之黃葉與哀怨共舞,如錢塘江潮澎湃湧起與雲霞齊飛,在街景的光柱裏呈現無數微塵在翻飛。它們此刻就在你、我、他每個人的肺中。想到此,一種尖銳的無能為力仍難免會在心底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