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探戈才是今天的探戈”
樂海博覽
作者:王玥
“阿根廷是一個超乎常理的國家,你可以變換總統、部長、大使,但是你不能變換的是探戈舞曲。我們的確改變了探戈舞曲,而且還好至今我們還活著,這很重要!我突破了探戈,我的探戈才是今天的探戈。我的音樂的確是室內樂,但那是從探戈演示出來的大眾音樂。”
——阿斯托爾·皮亞佐拉
探戈發源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區,在經曆了連年戰亂後,大批源於非洲、北美甚至歐洲的移民滯留在此地,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外來社會群體。他們大多地位低下,生活不穩定,在酒吧裏靠唱歌、跳舞來消磨時光,聊以舒解都市生活的寂寞與思念家鄉之苦。探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他們的自娛形式而誕生的。
早期阿根廷探戈的音樂文化是混血的,古巴的哈巴涅拉、非洲黑人的坎東貝以及克裏奧爾音樂與阿根廷本土的米隆加相結合,都在音樂結構與節奏上影響著探戈。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探戈的社會地位得到顯著提升,阿根廷的工人階級也在政治上獲得了自由,探戈開始在舞蹈大廳、節日慶典和各種公開場合活躍。同時,新生媒體如電影、廣播、唱片等對探戈的大力推廣,也使得阿根廷探戈的地位與日俱增。如此一來,便吸引了一批新生代的音樂家紛紛加入到探戈音樂的創作中來,給探戈注入了新鮮血液。
然而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新興搖滾樂的加入致使傳統探戈音樂陷入低潮,音樂家們意識到了重新定義探戈的必要性。探戈樂壇由此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詞曲作家、歌唱家、舞蹈家和演奏家,他們開始將西方音樂創作中的一些創作手法和技巧融入到探戈音樂中,創作積累了大量不同體裁、不同樂隊編製、不同風格的全新的探戈曲目,新探戈音樂便這樣誕生了。其中,作曲家及班多鈕手風琴演奏家阿斯托爾·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便是這些音樂家中的佼佼者,他是新探戈音樂發展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同時也是裏程碑式的人物。
意大利移民夫婦的獨子
皮亞佐拉1921年3月11日出生於阿根廷東部城市馬·德·普拉塔(Mar del Plata),是意大利移民夫婦文森特·皮亞佐拉和奧森塔·曼妮緹的獨子。1925年,四歲的皮亞佐拉跟隨父母移居到美國紐約的格林威治村(曼哈頓地區藝術家、作家和嬉皮士的聚居地)。由於父母工作繁忙無暇管他,小皮亞佐拉就在家中以聽父親收集的音樂專輯為樂,接觸了大量阿根廷探戈歌曲大師卡洛斯·加德爾(Carlos Gardel)的探戈作品,以及各類爵士和古典音樂。
皮亞佐拉的音樂啟蒙時光在學習演奏班多鈕手風琴和鋼琴中度過,他在談起鋼琴老師貝拉·維爾達(Bela Wilda)時說到:“是他引領我學會了熱愛J.S.巴赫。”1935年,皮亞佐拉同卡洛斯·加德爾一起參與了電影《你要我的那一天》(El Dia Que me Quieras)的攝製,並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報童的小角色。在這次與大師結識並合作的機會中,皮亞佐拉體會到了探戈音樂的魅力,並由衷地愛上了它,因此更加刻苦地練習班多鈕。
1936年重返家鄉阿根廷後,皮亞佐拉在當地的探戈樂團中從事音樂工作,其間又結識了埃爾維諾·瓦爾達羅(Elvino Vardaro),被他演奏探戈音樂的另類方式深深打動,之後還邀請他擔任自己樂隊的小提琴手。與此同時,皮亞佐拉還跟隨阿根廷作曲家吉那斯特拉(Alberto Ginastera)學習作曲,在研習了大量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當代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後,皮亞佐拉將新古典主義的音樂語言作為其音樂寫作的基礎,創作了一係列鋼琴音樂和室內樂。
“阿斯托爾,千萬不要放棄它”
1946年,皮亞佐拉組建了自己的第一個管弦樂隊。這個樂團的配置與當時典型的探戈大樂隊一樣,由四把小提琴、四台班多鈕手風琴以及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鋼琴組成。此外,他還創作了被視為他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探戈作品《混亂》(El Desbande)。然而,由於皮亞佐拉探戈音樂中一些較為激進的因素引起了聽眾的爭議和不滿,又因為當時探戈音樂一直停留在原地,沒有進步和創新,皮亞佐拉大失所望,解散了自己的樂隊,並逐漸產生了遠離探戈音樂的想法。
1953年,皮亞佐拉帶著他於1951年創作的交響樂小品《布宜諾斯艾利斯》報名參加了在阿根廷舉行的塞維茲基青年作曲家比賽。這首加入了兩架手風琴的交響作品征服了所有評委,獲得了“年度最佳作品大獎”。同時,這部作品也為他贏得了去法國巴黎學習的機會,這恰恰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