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慰問,真情問暖

老戲場村有低保戶15戶,貧困戶49戶。盡早熟悉村裏情況,入戶調查摸排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點。做好困難群眾核實工作,找出致貧原因,因戶施策,製訂年度工作計劃,也是省委組織部對駐村工作組的要求。離農忙還有一段時間,請蘭世偉陪同我們走訪困難群眾,這讓我們沒有太多的歉疚感。所以,抓緊時間吧。

老戲場村方方正正,村民圍繞村內主軸巷道而居,居住得相對較為集中,抓緊點時間的話,半天走四五戶沒問題。說明來意,介紹我們是省裏來的,老鄉們很激動,拉著我們的手,表達著他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共產黨的感激之情。走訪中發現好幾戶低保戶家裏裝飾得整潔明亮:塑鋼窗,地板磚,外牆鑲嵌著雪白整潔的瓷磚,整個房間看起來很氣派。這看起來根本不像低保戶的家。細問一下才知道,這是民政部門對低保戶的一項扶持政策,對危房改造、重建給予專門的資金資助,平均每戶給予2萬元左右的資金支持。說到房子,低保戶王阿姨的話更是滔滔不絕。她結婚三年就身患重病,換了三節脊椎骨,導致下肢癱瘓。當時她的小兒子才剛滿月。好在丈夫對她不離不棄,還背著她到處求醫問藥。本不富裕的家,因為這場大病變得一貧如洗。丈夫一邊種地,一邊伺候老婆孩子,家裏艱難可想而知。房子年久失修,裂了一道道大縫子。多虧民政部門有這麼好的政策,他們才下決心修危房,住上了這麼舒心的房子。走訪的大部分低保戶、困難戶,都是因病、因殘致貧。本就靠幾畝地生活,再加上大病或是突遭變故,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這也是貧困戶共同的致貧原因吧。

正趕上我們局的下屬單位來村裏慰問,為每個低保戶家庭送來白麵、衣物、床單等生活用品,還為村裏的孩子們每人準備了一個新書包。東西雖不多,但卻出自我們的真心。從老鄉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臉上洋溢的幸福微笑,我們也能看到這份情義的價值。

走訪任務還很緊,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秋天裏的惆悵

蘭世偉家承包了160畝地,50畝種了西瓜,其餘都是苞米和水稻。今年是第二年種西瓜,三家合夥種的,有懂技術的,有能出勞力的,大家共同付出與收獲。去年年景就不錯。西瓜畝產3000-4000公斤,每公斤批發價能賣到1元錢左右,去掉成本,每畝地也能有3000元的純收入,這比種苞米強多了。今年雖然幹旱,西瓜卻一點沒減產,天旱西瓜不愛爛,全省的西瓜都大豐收。滿地碧綠的西瓜卻沒給蘭世偉及他的合夥人帶來一點歡樂,相反,臉上的愁雲卻越來越濃重。

細打聽才明白,今年西瓜豐收,市場供大於求,西瓜的單價比往年低很多。去年最貴賣過1.6元1公斤,今年8毛都是高價。我們剛來村裏的那幾天,天氣炎熱,西瓜價雖低,卻還好賣點,現在眼見著天涼了,剛剛中秋節後才成熟的晚瓜,根本賣不動。一場秋霜來得格外早,瓜秧全部被霜凍打死,剩下幾萬公斤瓜裸露在地裏,那場景誰看了都心疼。

“今年鐵定是賠了。”抽著煙,蘭世偉歎口氣:“我怎麼都好說,主要是今年和我合夥種瓜的一個大哥受的打擊比較大,上了挺大的火。他頭一年幹,滿懷希望的,卻是這個結果。誰能想到啊,今年瓜這麼多。我還上網查了呢,看看今年瓜大家都種多少,可是也看不到啥有效信息呀。隻能盲目種。今年還閏九月,可能也是節氣的關係,冷得早,能有啥辦法?”

最後的結果是,蘭世偉通過朋友聯係了沈陽的一個大客戶,以每公斤3毛6分錢的價格處理了所有的4萬公斤瓜。“便宜是便宜,也比爛在地裏強。我還聽說新賓有個種瓜大戶投入200萬元種西瓜,最後7分錢一斤都處理了,更慘。”蘭世偉歎口氣說。

嗚呼!靠天吃飯的農民啥時候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呢?而我們又能為老鄉們做些什麼呢?

(作者係遼寧省委老幹部局駐村工作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