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十七章袁術身份還是謎(1 / 2)

郝昭等人蘇兄蘇兄的叫,諧音整得好像酥胸一樣,袁術當初胡亂起的名字,才發覺滿滿都是惡趣味。

袁術笑容和熙:“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諸位仁兄又見麵了。”

“蘇兄,你不老實啊,你明明身份尊崇,卻瞞得我等好苦!”步騭大吐苦水。

袁術嬉皮笑臉道:“我以為朋友貴在交心,無關身份懸殊,況且上回你們也沒問,我總不能乘機賣弄家風……”

“試問,若我當真如此作為,與那依靠祖輩餘蔭的紈絝子弟何異?”

郝昭雙手合十:“阿彌陀佛,蘇兄言之有理,倒是我等著相了。”

郝昭父親篤信佛教,他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曾了解過不少佛學經義,譬如四十二章經等。

其實早在東漢永平五年,佛教便借機傳入中土。

據說,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漢明帝劉莊夜宿南宮時,夢見一丈六金身,舒金色臂垂丈許,放億兆大光明雲,口誦滔滔梵言,在朝廷金殿來回穿梭。

明帝正欲開口問,那金人呼地一聲騰起淩空,徑直往西方飛馳,繞過重重彩霞而逝。

明帝不由驚醒,睜眼一看殘燈尚明,原來不過一夢華胥。

待第二天上朝,明帝講述夢中之事,群臣甚感奇異,但也頂不真金人是誰,他的出現有何吉兆凶示,遂都不敢盲目回答。

惟獨博士傅毅挺身奏答:“臣聽聞西方有神,古老相傳謂佛,佛有佛經派係,即為大乘佛教……”

“從前武帝元狩年間,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討伐匈奴,曾獲休屠王供奉的金人一尊,休屠王說是天竺國傳去的……”“

“這尊金人供奉甘泉宮中,後來幾經戰亂,金人亦佚失不存,今皇上所夢金人,恐是西方天竺的佛。”

傅毅這席奇奏高談,引起明帝極大興趣,於是派遣郎中蔡愔、博士秦景帶著一幫人浩浩蕩蕩,西往天竺求取大乘佛法。

蔡秦二人奉明帝重托,途經千山萬水,飽嚐風霜雨露,終抵達天竺國的佛教起源地。

天竺僧人熱情款待了蔡秦一行人,通過多天的交談訪問,彼此算是熟洽了起來。

彼時,天竺有兩位得道高僧,攝摩騰與竺法蘭,略通漢朝語言文字,加之蔡秦二人也是固中高手,思維敏捷領悟極佳,全力輔助兩位高僧,翻譯了四十二章經,還請出了釋迦牟尼的遺像。

臨近歸國日期,蔡秦二人盛情相邀,兩位高僧慨然應允,前往漢朝弘揚佛法。

於是,白馬馱著經卷佛像,他們一行人踏上了遙遠歸程,再度借道西域諸國,十分艱難的回到了洛陽。

朝廷奏報傳來,明帝以漢朝禮儀接見了兩位高僧,終歸是了卻了一樁心願。

明帝在萬分欣喜中,觀瞻了金晃晃的佛像,這佛像是否如他夢中一樣,外人無從得知,四十二章經也隻是粗略瀏覽一番,開卷語含含糊糊,更是看得糊裏糊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無論結果如何,夢境成真總是值得高興的,因而明帝下詔,暫安置兩位高僧在鴻臚寺,就是現代版的外交部,另命匠作大臣在洛陽西門建造佛寺,同時將釋迦牟尼的佛像搬進正殿,四十二章經亦鐫刻在後壁上,供世間有心向佛之人觀摩學習。

又請兩位高僧住持本寺,公開傳教講經說法,廣設壇場傳播信仰,緣於那一匹匹馱經白馬,也寄養在寺廟之中,故取名白馬寺。

明帝吸舔取精,哦不是,是西天取經,一時間轟動朝野,四海臣民無不倍感新奇,紛紛前往白馬寺參觀,並積極參與水路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