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心螺釘治療肩關節脫位合並肱骨大結節骨折32例(2 / 2)

肱骨頭的血供主要由腋動脈發出的分支供給營養,故肱骨的頭的學運好壞直接影響著治療結果的判斷和治療方法的選擇。腋動脈的分支有旋肱前動脈及旋肱後動脈,肱骨頭的血供主要靠旋肱前動脈供給,旋肱後動脈支配少部分肱骨頭的學運,並且二者在肱骨頭內有吻合支,故在肩關節手術時要特別注意肩關節周圍的血供,避免損傷這些血管。

肩關節是人體中最靈活的關節,但同時也是最不穩定的關節。肩關節的組成有6個關節:分別是肩肱關節 、肩鎖關節、盂肱關節、喙鎖關節、胸鎖關節和肩胛與胸壁間關節,因為肱骨頭較大呈球形,肩關節由肱骨頭和肩盂構成,是典型的球窩關節,其活動有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環轉活動,關節盂隻接觸肱骨頭約1/3左右。因此,肩關節的活動度是全身最大的,且肩關節的關節囊相對鬆弛。正是因為肩關節的解剖學特點[3,4],所以肩關節在遭受創傷後,特別容易發生肩關節的脫位,並且在臨床上是特別常見的脫位之一。

肩關節脫位的類型有4種,分別是前脫位(最常見)、後脫位、上脫位和下脫位等,前脫位的發生率約占肩關節脫位的95%左右,前直接外力可以造成肱骨頭脫位,主要的發生機製是肩外展,後伸伴外旋的外力,由於肱骨頭的頂壓,造成肩關節周圍的韌帶和關節囊的損傷,若外力不減可使肱骨頭向前方移位,此型脫位多合並肩袖的損傷和肱骨大結節的撕脫骨折。

肩關節的急性前脫位臨床表現為肩部疼痛、畸形、活動受限,患者常以健手扶持患肢前臂、頭傾向患側以緩解疼痛症狀,上臂處於輕度外展、外旋、前屈位,肩部失去圓鈍平滑的輪廓,形成典型的方肩,患肩呈彈性固定狀態位於外展30°,試圖任何方向的活動都可引起疼痛加重。觸診肩峰下空虛,常在喙突下、腋窩部位觸到脫位的肱骨頭,患肩不能內旋、內收。當患者手掌放在對側肩上,患側肘關節不能貼近胸壁。

肩關節脫位的複位方法有以下幾種:,是常用的複位方法是Hippocratic複位法,操作簡單、方便,一人操作即可,患者采用仰臥位,醫生站患肩旁,醫生用靠近患者肩部的足蹬在患肩的腋下側胸處,雙手順勢牽引患者腕部,漸漸的加大牽引力量,同時輕微內旋、外旋上肢,解脫肱骨頭與盂的絞鎖並逐漸內收上臂。此時可明顯感到脫位的肱骨頭複位引起的複位響聲和滑動感,查看患肩部外形恢複飽滿,查搭肩試驗(-),複位成功,其他的複位方法有Stimson法、Kocher法等,複位一旦成功,立即拍X線片複查,再次評估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塊移位程度,必要時做螺旋CT+三維重建[5]。

對於合並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的患者,治療有非手術與手術療法兩種,若大結節完全撕脫,非手術一般采用長臂石膏或上臂外展架製動,手術方法多采用克氏針張力帶、鬆質骨螺釘和可吸收螺釘等方法[6]。一般而言,術後配合相關理療及康複鍛煉,均能起到較好的臨床效果[7]。

本研究采用空心螺釘固定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患者,具有創傷小、固定確切、能早期行功能鍛煉等優點,筆者在臨床運用時,收到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故應空心螺釘治療肩關節脫位伴肱骨大結節骨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亮,蔡豐,劉曉東,等. 應用鋼板內固定治療肢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2011,26(9):832-833.

[2] Neer CS 2nd,Watson KC,Stanton FJ. Recent experience in total shoulder replacement[J]. J Bone Joint Surg Am,1982,64(3):319-337..

[3] 王海洲,王文波. 足蹬法治療肩關節脫位合並肱骨大結節骨折28例[J]. 世界中醫骨科雜誌,2005,7(2):149-151.

[4] 何錦勇,唐誌寧. 電擊致雙肩關節脫位合並肱骨大結節骨折1例報告[J]. 現代醫院,2004,4(6):69.

[5] 王亦璁. 骨與關節損傷[M].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978.

[6] 周宇風. 可吸收無創縫合線治療肱骨大結節骨折[J]. 臨床骨科雜誌,2006,9(5):447-448.

[7] 白露,薑保國. 肱骨大結節骨折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華創傷雜誌,2012,28(2):147.

(收稿日期:2013-04-09)